????????
????????近些年來,海南農村基礎設施和產業(yè)經濟得到了很大改善,一批批美麗鄉(xiāng)村脫穎而出,城鄉(xiāng)差距正逐漸“拉平”。即使是重點貧困地區(qū),經過大規(guī)模扶貧開發(fā),經濟社會也得到快速發(fā)展。????????然而,由于沒有“貧困戶口”得不到資金扶持,海南省非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村(“夾心層”貧困村),發(fā)展受到限制。至今,這些村莊的基礎設施、環(huán)境衛(wèi)生、生產生活等仍不盡人意。
????????據統(tǒng)計,海南省貧困“夾心層”村莊有140個行政村、499個自然村,總人口19.5萬人,主要分布在儋州、澄邁、???、瓊海等地的火山巖地區(qū)、干旱地區(qū)和耕地匱乏地區(qū)。
????????如何幫助這些“夾心村”的鄉(xiāng)親盡快脫貧致富,讓他們一道分享現(xiàn)代化成果,是我們急需破解的難題。
????????夾心村
????????即非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村,也叫“夾心層”貧困村,指“兩個十年扶貧開發(fā)綱要”(2001-2010年、2011-2020年)實施期間,在非國家、省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市)沒有被列入貧困村和特困村扶持,現(xiàn)在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多項指標依然處于貧困線下、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及村容村貌比較落后的行政村及其所轄自然村。
????????夾心村人均收入
????????據統(tǒng)計,海南全省499個“夾心層”貧困村,該區(qū)域2011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僅2006元,比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低4440元,且低于省貧困線644元。
????????問
????????沒水沒路怎么辦?
????????儋州巴根村 10年走泥路到鎮(zhèn)上買水
????????11月7日,記者一行從海南省儋州市王五鎮(zhèn)出發(fā),沿著通往山營村委會的鄉(xiāng)村公路,走4公里,然后在一處交叉路口左拐,進入泥土路。由于剛下過雨,泥路濕滑,車行顛簸,左右擺動,留下數厘米深的車轍。走上1.6公里泥土路,就到了山營村委會巴根村。
????????“2009年,‘村村通’工程把水泥路修到村委會,但巴根村距離村委會遠,還有很長一段路是泥土路。而村委會另一個自然村九龍村,至今還未通公路,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鄙綘I村黨支部書記王炳樞說。
????????進入村中,村道坑坑洼洼,到處是積水和垃圾,黑乎乎的污水從道旁流過。這些泥土路,巴根村村民林漢魁走了36年。“不知道還要走多久?!彼f。
????????林漢魁住的房屋,是老房子,“年齡”與他相仿,他父親蓋的。如今門窗已腐朽,屋頂漏水,漸成危房。而最讓他感到生活不方便的是:沒水!
????????“村里有一口老井,后來政府檢測稱鐵超標、酸性大,加上村里沒有排污溝,污染了井水,現(xiàn)在已經不能喝了?!绷譂h魁說,十多年來,他每隔一天就趕著牛車到鎮(zhèn)上拉水?!皝砘厝齻€小時,每次50斤,吃喝兩天,洗衣服、洗澡就用井水。”
????????其他“夾心層”村莊的基礎設施同樣不容樂觀。海南省扶貧部門對儋州、澄邁兩市縣325個貧困自然村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未通水泥路的202個,未通土路的33個,分別占62.1%和10.2%;無自來水的227個,占69.9%,飲水困難的165個,占50.8%,飲水不安全的195個,占60%。
????????基礎設施的落后,原因在于資金的缺乏?!敖衲晔∠?lián)艹芜~的扶貧資金是400萬元,縣配套500萬元,除了用于產業(yè)扶持和技能培訓,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大約有500多萬元,而這簡直是杯水車薪。”澄邁縣扶貧辦主任陳儒成說:“就是現(xiàn)在的212個省級和縣級貧困自然村,對其砂土路進行硬化,需要資金1億多元,更不用說處于‘夾心層’的村莊了。”
????????據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南省重點貧困地區(qū)九成以上為少數民族地區(qū)、革命老區(qū)、邊遠地區(qū),不論從全國還是從海南來講,扶持老、少、邊、窮地區(qū)發(fā)展的政策均覆蓋其農村,它們同時還享受到其他政策。中部貧困市縣的一個貧困自然村莊,2011年至2012年,僅扶貧部門的資金投入就有68萬元,如果算上其他部門的投入至少有100萬元。
????????而非重點貧困地區(qū)村莊,本來底子薄,卻難以享受到以上政策,導致基礎設施建設十分滯后。
????????問
????????垃圾圍村為哪般?
????????澄邁雨陳村村民跟家禽睡一起
????????夜幕降臨,澄邁縣永發(fā)鎮(zhèn)永豐村委會雨陳村村民吳君文一家,結束一天的農活,吃過晚飯,就在破舊的老房子里入睡。與他們一起住在這個房間的還有24只羊、5只鵝、一群小雞,以及數不清的蚊蟲。
????????在“夾心層”村莊,不少村莊還是人畜共住。11月8日,記者進入雨陳村,位于村口的一戶人家門口,栓著一頭牛,通往這戶人家的小路,已經被牛糞便及污水所覆蓋。而村子的三條村道亦然。
????????在吳君文家,正屋的房門已經破爛,屋內堆滿了稻草,這是給山羊儲備的“糧食”和“被褥”,鵝和小雞們在屋內躥來躥去,留下許多排泄物。
????????“以前,大家會把牛糞、雞糞、豬糞清理出來,挑到田里施肥,現(xiàn)在有了化肥,大家就不太愿意施農家肥了,這就使得垃圾越來越多?!眳蔷恼f。
????????讓人更奇怪的是,這些村莊大部分人家都沒有建廁所。儋州巴根村有86戶、425人,近兩年才有3戶人家建了廁所;澄邁雨陳村有70戶、400多人,也只有4戶人家建了廁所。
????????“大部分都沒有廁所,大家無論是大便還是小便,都到山上或田里解決?!苯衲?6歲的巴根村村民王日光說:“下田去干活,經常能碰到婦女在方便,起初很尷尬,后來都習慣了?!?/p>
????????幾十年來,巴根村村民的糞便越積越多,成為村莊的一大污染源?!斑^去村里養(yǎng)了很多狗,它們會去吃糞便,而現(xiàn)在養(yǎng)得少了,村子周圍的糞便越來越多,一不小心就能踩到?!蓖跞展庹f,特別是后山,一到下雨天,水沖著糞便流下山來,路上全是糞便污水。
????????糞便圍村,除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村民衛(wèi)生觀念落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這些村莊,均未建設雨污分流排水系統(tǒng),也未建立垃圾收集機制,更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有基層干部呼吁,政府應該加大農村的改水改廁工程,同時建立配套的排污、垃圾處理系統(tǒng)和沼氣池等。
????????省住建廳城市建設處處長陳永富認為,鄉(xiāng)村的垃圾收集要分揀,把如塑料袋、酒瓶、廢電池等難以降解、有害的垃圾運到垃圾處理場,而能做肥料的有機垃圾就地堆肥。
????????不過,改造部分村民落后的衛(wèi)生觀念,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澄邁扶貧辦副主任陳盈坦言:“建一個廁所、搭一個牛棚,并不需要多少錢,很多時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生活習慣問題?!?/p>
????????問
????????產業(yè)困境如何解?
????????澄邁下割村 水稻種植沒落收益低
????????沿著鄉(xiāng)村公路,從澄邁瑞溪鎮(zhèn)前往仙儒村委會下割村,兩旁稻谷金黃金黃的,村民們正在收割、晾曬。
????????瑞溪鎮(zhèn)地勢平坦,是種水稻的好地方。走進下割村,精雕的石頭老房子還隱約看得出當年的好光景,不過,這個村的“輝煌史”定格在了20多年前。
????????“以前種水稻賺錢,而現(xiàn)在種植水稻的利潤,比種植橡膠、檳榔和水果等經濟作物要低很多,瑞溪農民的生活在走下坡路?!比鹣?zhèn)副鎮(zhèn)長盧曉倩說:“加上鎮(zhèn)上的水利設施不過關,很多農田缺水,產量也不高?!?/p>
????????儋州峨蔓鎮(zhèn)鹽丁村也是傳統(tǒng)產業(yè)沒落、新產業(yè)還未起,導致農民貧困。今年70多歲的鹽丁村村民羊春愛告訴記者:“年輕時,丈夫外出捕魚,我在家曬鹽。那時候魚兒多,每天能打到幾十斤的小海魚。曬鹽,每年也能曬1萬多斤,收入不少,1980年代蓋了新房。而現(xiàn)在魚已經不多了,一天最多捕10來斤魚,兒媳也不能曬鹽了,日子不好過?!?/p>
????????鹽丁村世代以捕魚、曬鹽為生。以前鹽丁村算是富裕村,而2012年人均純收入只有2100元,村里破舊不堪,污水橫流。
????????省扶貧辦有關資料顯示,“夾心層”貧困村普遍干旱缺水,大部分年氣溫在35攝氏度以上的時間有8個多月,最高達38攝氏度。該區(qū)域無水利灌溉農田達4.4萬畝,占現(xiàn)有農田總數的45.3%,因干旱而丟荒的農田1.6萬畝,占16.5%。
????????全省499個“夾心層”貧困村,80%的農戶只種植水稻、甘蔗等低效傳統(tǒng)作物。據統(tǒng)計,該區(qū)域2011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2006元,與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相差4440元,且低于省貧困線644元。
????????脫貧建言
????????財政加大扶貧資金投入
????????“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村經過20多年扶貧開發(fā),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主導產業(yè)已經形成?!笔》鲐氜k主任吳井光說,而非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村由于整體基礎較差,加上長期缺乏應有的扶持,扶貧任務相當艱巨,需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加大投入。
????????日前,省扶貧辦對海南省非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村進行了調研,其調研報告《海南非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村扶貧開發(fā)研究》提出:“建議財政增加扶貧開發(fā)投入,力爭每年都列??钔断蚍侵攸c貧困地區(qū)貧困村,扶持其發(fā)展經濟,改善基礎設施。要改變現(xiàn)有財政扶貧資金分配辦法,打破資金投向多年不變的框框,實行‘平行’財政政策,非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村與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村要一視同仁,同等同級享受中央、省財政扶貧資金扶持?!?/p>
????????“同時,要行文立規(guī),要求所屬市縣每年財政收入的10%用于非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村扶貧開發(fā),以彌補多年地方財政投入扶貧開發(fā)的缺陷,償還歷史欠賬。”
????????鼓勵種養(yǎng)大戶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在資金完善的同時,也要調整其產業(yè)結構。吳井光認為,可以鼓勵當地外出打拼的成功人士和種養(yǎng)大戶還鄉(xiāng),組建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帶動村民發(fā)展新興種養(yǎng)產業(yè)。同時,動員農村致富能人到非重點貧困地區(qū)貧困農村傳授“致富經”,給他們送去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發(fā)展思路?!皩τ谛律嗄耆?,加大技能培訓、職業(yè)教育,鼓勵、引導他們走出家門,打工掙錢,擺脫貧困?!?/p>
????????勵志故事
????????村民也需轉變觀念敢闖敢干,靠自身努力脫貧
????????垃圾堆里也能撿出好生活
????????陳升保:51歲,原籍儋州市峨蔓鎮(zhèn)多美村。
????????1980年高中畢業(yè)后進城“闖”。
????????先后干過工地小工、水泥工、殺豬、百貨批發(fā)、廢品收購等工作。
????????現(xiàn)開了一家廢品收購站,每年純收入10萬多元。
????????“家鄉(xiāng)土地貧瘠,致富之路應該看得更遠些?!苯衲?1歲的陳升保,原籍儋州市峨蔓鎮(zhèn)多美村,由于家里土地貧瘠,1980年高中畢業(yè)后,就進城“闖”,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儋州市區(qū)落戶,現(xiàn)在年純收入有10多萬元。
????????“那時家里很窮,一家4口,就靠2畝地,并且缺水,只能種些甘蔗和番薯。”陳升保說:“18歲那年,高中畢業(yè),家里過不下去,只好到城里建筑工地做小工,干搬磚攪拌水泥的活,兩年后學到技術,就自己獨立做水泥工?!?/p>
????????1985年,陳升保把父母接到了城里,積累了幾百元資金的他,想自己做點生意?!白罂从铱矗X得殺豬的成本低,幾百塊就夠本。每隔一天,就去農村買豬,然后早上4點鐘起來屠宰,擺攤賣,一直到晚上9點?!标惿Uf,蠻賺錢的,一個月能賺1000元。
????????做了兩年他改行了?!皻⒇i一點空閑的時間都沒,為了找老婆,就換其他的工作,干回了水泥工,也做了幾年的百貨批發(fā)。”陳升保說,2003年,又買了一輛小三輪,到農村撿破爛、收購廢品,走遍了儋州、瓊中、澄邁、白沙、昌江的農村。
????????經過幾年的奮斗,2006年陳升保在儋州市區(qū)蓋了一棟兩層小樓,拿到了東興社區(qū)的城鎮(zhèn)戶口。如今,陳升保不用再下村去收廢品、撿破爛,已經開了一家廢品收購站,請了3個工人,每年的純收入有10多萬元。
????????“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自己去努力賺。”陳升保說。
????????陳升保只是儋州市東興社區(qū)的一個普通案例。在這個3400戶、2.8萬人的社區(qū)里,90%以上居民的原籍都是儋州木棠、峨蔓等干旱地區(qū),1980年代至1990年代,為了改變命運進城撿破爛、做建筑工,從而發(fā)家致富,落戶城市。
????????“現(xiàn)在,我們社區(qū)從事?lián)炱茽€和收購廢品的有1700多戶,從事建筑工的有1100多戶,人均年純收入在1萬元以上?!睎|興社區(qū)副主任陳日新說:“俗話說,人窮不怕,就怕志窮,撿破爛沒啥沒面子的,窮得沒飯吃靠人救濟,那才叫沒面子?!保ㄓ浾邲r昌勛通訊員張琳 張偉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