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白云區(qū)某小學以“獎勵學生干部”為由在學期結束前請全?!按箨犖钡葘W生干部郊游,中午還一起吃飯、唱K。此舉引發(fā)網友熱議,有人呼吁取消班干制。(7月11日《廣州日報》)
有八成孩子明確表示,希望能當上班干部,哪怕是小小一名組長或科代表。因為“班干部很威風,同學們必須聽班干部的話,也都喜歡和班干部一起玩?!焙茈y想象,這就是我們的孩子對當班干部的認識,當班干部可以像老師那樣發(fā)號施令,而不是鍛煉自己獨當一面的才能,更沒有激發(fā)起其服務他人的公共意識和理念。對于這樣的想法,不能不說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
孩子的世界,其實也是一個縮小了的大人的世界。大人給孩子帶來什么,就會在孩子世界里相應的投射出什么。孩子對班干部的認識,也就是大人對班干部的認識。白云區(qū)某小學請全校學生干部郊游、吃飯、唱K,這種“特權”只有班干部能享有,這就讓其他的孩子在他們小小的年紀里,就已經很世俗地知道和認識到,當班干部是“與眾不同”的,而被宴請的班干部又會產生一種“優(yōu)越感”,甚至是“高人一等”的感覺,這就可以理解我們的孩子為什么要爭先恐后地當干部了。
為人師表者,切不可用成人的標準甚至是“青白眼”來對待未成年的孩子,給一些孩子青睞,讓一些孩子失衡。因為一旦孩子們從小就陷入這種怪圈,那無論其長大后有可能取得多么大的科研成就、文化成就,在人格上難免受到影響。只有教育資源機會均等了,在這里汲取營養(yǎng)的孩子才會從小具備公平的做人基礎,而這里的教育水準才談得上公平、優(yōu)質。
?
?
相關鏈接
廣州小學請班干部吃飯K歌 席間學生向老師“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