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快兩個月了,學生們又重新進入了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家長們此時多半也摩拳擦掌為孩子的學習做好各方面的服務,包括督促做作業(yè),甚至有不少家長習慣陪伴著孩子把作業(yè)做完。但陪孩子做作業(yè)的習慣到底好不好呢?記者就這一問題請教了不少老師和教育專家。
?
家長:陪孩子做作業(yè)是家長的“晚修課”
?
九小四年級的王橋小朋友每晚都要家長陪著做作業(yè),媽媽朱紅說:“每天下班之后,我都要陪著她把作業(yè)做完,然后在作業(yè)本上簽上我的名字?!蓖ǔ?,朱紅媽媽都是看著王橋把作業(yè)寫完,中間不懂的及時糾正,做完之后媽媽再重新幫她把作業(yè)檢查一遍,確定無錯后才簽上名字。
而同在九小讀書的李依依則沒有讓媽媽陪著做作業(yè),她的媽媽劉慧珊也并不會從頭到尾陪伴女兒把作業(yè)做完,只是在最后的時候大略看一遍,知道女兒把作業(yè)做完就算了。
“不擔心女兒的作業(yè)里有做錯的?”記者問。
“孩子的作業(yè)肯定會有錯的,但是如果我在家就及時幫她糾正了,她印象沒有那么深刻,倒不如老師在批改作業(yè)時幫她指出來,她印象也會更深,下次就不容易犯錯誤了?!?/span>
“雖然我們下班回家也挺累的,但是學生的功課重要,再累也會陪?!奔议L朱紅說。
?
學生:不同階段學生態(tài)度不同
?
對于家長的陪伴,學生們是否領情呢?
四年級的王橋小朋友說:“好多題目我都不會做,如果媽媽不陪我做的話,我只有空下來了,第二天老師會罵?!?/span>
而李依依則說:“媽媽只要簽名就行了,我自己可以獨立完成,中間不會的題目我再問媽媽?!?/span>
記者在海南中學門口碰到高三生陳曉敏,她今年要參加高考了。問起陪做作業(yè)的事,她說:“早就不讓家長陪了,從初二起,很多功課爸媽也做不了,我就自己做,不懂的題目留下來,第二天問老師。進入高中以后基本上不用爸媽陪了,有時候爸媽過來看看還覺得不自在?!?/span>
?
老師: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
至于家長該不該陪同孩子做作業(yè),老師們稱,還要因材施教。不同階段的學生需要不同的陪伴,但無論如何,陪伴不是替代,家長們應該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放手讓學習自己獨立做作業(yè)才是最終目的。
低年級的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偏差,自制能力也差,有些學生課堂上可能也沒有完全領會老師的授課內容,這種情況下,“家校共育”是一種不錯的補課手段,不少小學生老師也選擇主動聯(lián)系家長陪伴做作業(yè)。濱海九小四年級的班主任劉老師就說:“我希望家長可以輔助老師完成學生的課外學習任務,比如背誦課文啊,默寫單詞之類的,所以每天我都會給家長們發(fā)短信,告訴他們今天布置了什么作業(yè),以督促他們監(jiān)督學生做作業(yè)。”
但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的陪伴并不能替代學生的自主學習,相反,家長長期的陪伴反而扼殺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無從談起對學習的興趣。
?
妙招:這樣陪會更好
?
1、創(chuàng)造學習型家庭氛圍:建議父母在孩子做作業(yè)時把電視關掉,與孩子一同學習,父母可以看看報紙讀讀書,不一定非得趴在孩子旁邊看著他們一道一道地做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比什么都重要。
2、同伴競賽法:可以與一位同等水平的同學約定,各人在自家寫作業(yè),兩人用電話發(fā)出“開始”口令。然后,誰先完成即以電話鈴為號。家長協(xié)助孩子,根據(jù)作業(yè)的質與量及所花的時間,進行評估,并不斷總結提高。
3、獎品激勵法:鼓勵孩子自己完成作業(yè),家長只負責監(jiān)督和指導。如果孩子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又快準確率又高地完成作業(yè),家長要信守承諾給以獎勵。獎勵的同時可以提其他要求,比如“自覺減少課堂小動作,提高學習效率”之類。
?
?
?
相關鏈接:
孫子體弱多病 襄陽八旬翁戒煙戒牌坐進教室陪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