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膀子干活5分鐘曬曝皮
先選擇一塊用來建氣象站的土地是首要任務(wù),滿目的樹林讓大家一臉茫然。孫孟輝等人都是從事氣象通訊工程的,對于氣象觀測場地的選擇,在他們一行人眼中,汪海泳站長最有發(fā)言權(quán)。6月15日,鳥肥公司的船來了(當時島上只有三個單位:鳥肥公司、廣東水產(chǎn)調(diào)查隊和氣象站),汪海泳和觀測員張心生一起來了,汪海泳還從廣州請來了3個架設(shè)風(fēng)向桿、天線桿的工人,把請來的三人安排在調(diào)查隊與工人一起住,汪海泳便和孫孟輝等人住在露天大樹下。
汪海泳回憶說,第二天開始,我和孫孟輝、氣象局另外一位叫彭樹福的同志,三個人為了選一個最好的觀測場地位置,在島上連著跑了兩天,后來選在永興島視野最開闊,地勢最高的一塊長滿抗楓桐的地上(今三沙永興島西漁碼頭旁)。
“選好位置,事不宜遲,6月18日便開始砍樹、清理場地?!闭f清理,其實就是為了騰出一塊空地,可這空地很不好騰,二、三百棵大樹,就靠幾個氣象員,白天砍樹,晚上往海邊搬。為了能按要求在7月1日8時按時觀測并發(fā)出報,汪海泳說,“我們先在觀測場的南邊清理一小塊場地作臨陣觀測場,安裝兩個百葉箱,風(fēng)向桿、天線桿還是裝在應(yīng)裝的位置上。在13天的緊張時間里,包括借來的兩個同志一共6個人,除了吃飯、睡覺外,全部用于建站勞動。白天砍掉的樹,晚上全部搬到海邊去,每晚都要干到后半夜兩三點,有的樹要兩個人合抱,要把它砍成一段一段才能扛走,滿身滿頭都是樹葉,和汗水夾在了一起,那難受勁兒……”
“人人只穿一條短褲,從早干到晚,只中午休息一小會兒?!蹦切┤兆樱艉S靖鷼庀髥T們都是這般度過來的。汪海泳回憶說,“西沙的太陽太厲害,如果光著膀子有5分鐘差不多就可以曬曝皮。白天曬了,晚上就會開始痛,一兩天后就開始脫皮,但你接著再曬,就不再脫皮了,一段不曬,再曬還會脫。這期間,每天的勞動強度都非常大,有時開個會,你在講,下面的人就在椅子上睡著了,就累到這種程度。”
13天里,汪海泳等人清理了場地樹木,搞好了臨時觀測場,安裝了百葉箱、儀器,架起了風(fēng)向桿,天線桿,安裝了風(fēng)向標、風(fēng)壓板,架起了天線。在幾個搞觀測的同志忙著安裝儀器時,包括孫孟輝在內(nèi)的另外幾個搞通信的就忙著搭茅棚。“總要有個住的地方??!”汪海泳回憶,破舊的草袋和向調(diào)查隊借來的一塊雨布,成了搭茅棚最關(guān)鍵的材料。小茅棚辛辛苦苦搭建好了,可卻只存在了20多天,隨后便無影無蹤。
臺風(fēng)來了。
在吹垮茅棚的當時,他們中沒一個人想著住的問題,反倒是大家全力以赴,用棉被包住了電臺和那些儀器裝備,冒著狂風(fēng)暴雨都搬進了調(diào)查隊的木屋,借別人的屋子堅持著工作,如此惡劣的天氣狀況,卻沒有中斷過任何一次記錄。汪海泳覺得,即便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覺得那一段堪稱是戰(zhàn)斗的生活。到了當年的10月底,木板房終于蓋好了,這才有安定的工作環(huán)境,11月份,開始有了高空、探空業(yè)務(wù)。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