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平特殊教育學校里,一名孩子正在認真畫畫,準備參加高考。
職業(yè)教育:殘疾孩子重新振翅翱翔
“學校的課程就像寶塔一樣分類分層次,讓學生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開始學習,到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再到獲得較高的生存質(zhì)量?!惫》逭f。
在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的立人樓,有一間展覽館,里面展覽的是孩子們的手工和美術作品。有精致的刺繡、或古樸或扭曲怪異的陶塑、充滿奇思妙想的圖畫,讓每一個進來參觀的人都大為驚嘆。如果不是底下的說明,很難相信這些充滿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是出自于盲童和患有腦癱、智障、自閉癥的孩子之手。
郭俊峰驕傲地說,許多孩子雖然存在智力上的殘疾,但是學習能力很強,充滿創(chuàng)造力。學校開設了一門架子鼓的課程,老師專程去外地學習了一個星期才回來教這些孩子,不料,這些孩子一堂課就全學會了,“架子鼓敲得比老師還好”。
特殊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殘疾孩子也能如正常人一般融入社會,獲得有尊嚴的生活,因此“立足生存、面向就業(yè)”就成了元平學校的一個辦學宗旨。郭俊峰介紹,除了部分重度的患兒,學校80%的孩子都能升入學校的職業(yè)高中,接受職業(yè)教育訓練。
職業(yè)教育訓練的課程包括美術、刺繡、計算機、廚藝、客房服務等,每個孩子可根據(jù)自己的不同情況和興趣愛好,選報不同的專業(yè)。職業(yè)教育部主任周媛告訴記者,學校所有的學生只要有興趣都可以來上相應的課程。
在刺繡教室,記者看到,孩子們正低頭認真地繡著手中的作品。在教室的墻上,掛著已經(jīng)完成的作品,有栩栩如生的動物,有美麗的景致,還有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