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12/11/b882476f48870bbe04c47d4d504ccfeb.jpg)
祝嘉贈予海南省博物館的墨寶
?。
???? 蘇州購書
??? 有緣拜謁祝嘉
????拜謁祝嘉,實出我意外,然而這注定是一種緣分。
????1991年我的書法作品入選首屆中國書法新人新作展,作品在河南省博物館展出。從小熱愛書法的我第一次入選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的全國性大展,十分高興。懷著學習和開闊視野的目的,踐行古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修學方法,我約了一起入展的吳開雄兄一起赴鄭州看展覽。當時出一次遠門不容易,為了多參觀一些地方和購買書法碑帖(當時的海南一字帖難求),我們先到洛陽,途經(jīng)湛江、柳州。后到鄭州,南下南京、蘇州、杭州,游黃山、經(jīng)景德鎮(zhèn)到廣州,最后回海口。途中歷時17天,所到城市必逛新華書店和古籍書店,共搜購書法碑帖近二千元。
????正是在蘇州古舊書店購書,得以有緣拜謁祝嘉。
????那天我一下子買了300多元(相當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書法方面的書籍,包括祝嘉著的《藝舟雙楫·廣藝舟雙楫疏證》,這引起售書的張先生的注意。張先生圓圓的臉,單眼皮,人很和善。他便詢問我們是哪里人,我們說是海南人,張先生進一步問我們是否認識祝嘉,我們說不認識。我猜想他可能認識祝嘉,便問張先生是否認識祝嘉,張先生回答說祝老經(jīng)常來這里借書,很熟。我很興奮,便說能否帶我們?nèi)グ菰L他,張先生于是說我中午去他家問一下。中午我們便在書店懷著期盼的心情等候,下午張先生騎著自行車回來,我們迎了上去,張先生說:“祝老聽說家鄉(xiāng)人來訪,很高興接待你們。但祝老九十多歲了,不能太勞累,你們到他家后,坐半個小時就可以了。”能拜訪祝老已經(jīng)很高興,哪怕是見上一面也行,我心里想。于是,我們坐人力黃包車來到祝老蘇州南門的家。
????祝老家在二樓,兩居室,面積約60平米。客廳兼書房大概十多平米,一張書桌,一個老式書架放著很多線裝書,書房物品擺放很整潔,墻上掛著祝老書寫的隸書對聯(lián)“雄心壯志,改天換地”,渾厚大氣。墻邊有一個大約十六寸的電視機。房子雖不大,但很雅致。
????祝老看到我們很高興,起身示意我們坐下。祝老個不高而精神矍鑠,雙眼凹陷,然炯炯有神。我們稍做自我介紹和此次能拜謁祝老的緣由,祝老很關(guān)心海南的情況,我們談了很多,問祝老是否記得海南話,說記不得了,但是他說的普通話帶著海南口音也夾雜其他別的地方口音。聊起書壇,祝老興致頗高,聲如洪鐘,滔滔不絕,說到書壇一些弊病,慷慨陳辭,針砭時弊,毫不留情,祝老還說:“我耳不聾,眼睛能穿針孔”。談話間,不知不覺已經(jīng)過了兩個小時,我遞上剛買的《藝舟雙楫·廣藝舟雙楫疏證》(巴蜀書社出版),請祝老簽名留念,祝老于是用鋼筆在書的扉頁寫道:“此書原在中華書局出版,巴蜀書社翻印,錯字不少,尤葵同志鑒之,九三叟祝嘉”,并鄭重地蓋上印章。祝老的鋼筆字一如他的毛筆字,古拙老辣。我們看時間不早,已遠遠超出張先生約定的半個小時,于是準備起身告別。
(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