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高校忙跟風致“來不及公示”
2011年,當北大將校長實名推薦制范圍擴大到面向全國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就曾指出:所謂的校長推薦制更像是大學搶生源的手段。他擔心,“在北大帶頭下,更多高校也搞起校長實名推薦。”
現(xiàn)在,他的擔心迅速變?yōu)楝F(xiàn)實。從“結(jié)盟聯(lián)考”潮,到“校長推薦”潮,似乎都有揮之不去“掐尖”的味道。
同樣耐人尋味的是,今年“校長推薦”中,有的高校甚至準備倉促上馬。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已確定校長推薦人選或初審名單。但除北大、人大、山大進行公示外,其余高校有的只能由報名考生查詢,不向社會公示,有的在招生簡章中甚至連有資格推薦的中學名單也未公布。
一高校招辦負責人在回答沒有公示初審結(jié)果的原因時說,因為校長推薦參加人選需要在普通類自主招生考試前確定,所以“審核時間也就三四天,高校根本來不及公示,公示主要還是放到高中”。
此外,雖然各校指定的“校長推薦”中學名單不盡相同,但一些大城市的優(yōu)質(zhì)中學卻高度重合。以北大、清華、人大三個版本“校長推薦”名單為例,省實驗中學、青島二中、萊州一中以及泰安一中,共上榜3次;2度上榜的中學也達到6所。
不做改變,各種自招風潮都難成功
對于校長推薦,有的中學頻受名校青睞,有的則是望眼欲穿?!翱赡芤驗閮?yōu)秀生源少吧?!睔v城二中校長李新生在回答無緣北大、清華、人大三名校校長推薦名單的原因時說。他希望這些高校在確定推薦名單時,能把面放得更寬一些。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縣級中學校長也認為,自主招生特權(quán)如果越來越向生源質(zhì)量好的優(yōu)質(zhì)中學傾斜,只會造成好的學校生源越來越好,一些后起之秀難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另一方面,教育部對2012年自主招生比例的“緊箍咒”仍然維持在5%,且新增規(guī)定:高校需“按自主選拔錄取計劃數(shù)的適當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20%,最高不超過200%)擇優(yōu)提出候選考生”。這意味著,假設(shè)一個高校自主招生計劃是100人,那么最多只有200個學生可以進入該校的自主招生候選。
目前自主招生,除了聯(lián)考、校長推薦,還有其他一般中學及學生校薦和自薦等方式,若按教育部的限額,名校紛紛推行的“校長推薦”名額將擠壓學生自薦等方式的空間。今年自主招生報名過程中,就有學生反映自薦通過幾率比去年降低了。
“從結(jié)盟潮到校長推薦潮,高校其實都在跟風,用政策手段搶生源,如果不改變現(xiàn)有的高考政策、不建立并引入令人信服的綜合評價體系,現(xiàn)階段自主招生的各種風潮可能都不會成功?!毙鼙嬲f。(記者楊凡 徐潔 實習生 張巖)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