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父母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必須不斷學習。而在育兒教子的過程中,孩子的成長也會不斷帶給你新的體會。父母影響著子女,子女也同樣影響著父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互動過程。下面聽聽專家的觀點。
專家忠告:對孩子的期望有三大講究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父母的希望。在家庭中,家長無一例外地對孩子的將來有所考慮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績出眾,將來上大學,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經(jīng)營頭腦,將來可以掙大錢的有之;期望孩子體格健壯,將來可以破記錄,拿世界冠軍的有之;期望孩子只要快樂、平安地度過一生的有之……總之,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有本事,將來能夠好好地生活,能夠比父輩們生活得更好。很多情況下,父母的殷殷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奮進的動力。而有時,過高的期望會變成孩子肩上沉重的壓力。
由于幾千年傳統(tǒng)觀念和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己成為家長們的普遍心態(tài)。然而現(xiàn)實與人們的期望往往有差距。所以,對孩子的期望是有一定講究的。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第一,拓寬期望面,不要只局限于智能與學業(yè)。
以智能高低、學業(yè)成績的好壞作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將來是否有前途是現(xiàn)代社會的流行病。但事實上,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具有許多評價標準。
很久以前在羅馬,有個小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那么理想,成天郁郁寡歡。一次,父親把他帶上羅馬一座高高教堂的塔頂?!巴虑魄瓢?,親愛的孩子?!备赣H指著像蜘蛛網(wǎng)般的街道說,“通向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fā)現(xiàn)這條路達不到目的地,那就走另一條路試試!”
多么聰明、豁達的父親!他以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表達了…對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
第二,期望應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與志向愛好。
從自己的好惡出發(fā),形成對孩子的期望,替孩子設計一個未來的宏圖,是一些家長樂此不疲的事情。甚至在家長心目中,對孩子期望的高低也會出現(xiàn)攀比心理。但現(xiàn)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如果家長的期望不切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事與愿違。
聰明的家長在對孩子有所期望之時,不妨先評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點、興趣范圍、個性特征。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優(yōu)勢在哪里,不足之處又有哪些。有些行業(yè)上的成功,不僅需要達到相應的智能水平,還需要具備相當水準的非智力因素,孩子是否具備了,或者是否可以通過一定的培養(yǎng)達到;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興趣的;孩子的個性最適宜于從事哪些工作……如此等等。
父母要記住,要以孩子自身作為參照,以他的特長為出發(fā)點,而不要以周圍人或者自己的喜好作為期望的參照與出發(fā)點。
第三,表達適度,激發(fā)動機。
要將期望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實,得讓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轉(zhuǎn)化為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
如今的孩子,生存于信息時代,生活在獨生子女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所以,他們生來就被置于五彩繽紛的天地里,享受著眾多成人給予的關(guān)愛。在這樣的生存空間里,孩子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了一種被動的習性,習慣于等待信息與指令。比如說,凡事都要大人說了才去做,每天在電視屏幕前一坐就是二三個小時,被動地接收著電視上的“精彩節(jié)目”。如此一來,那些真正源自于內(nèi)心的需求與動機則顯得相當缺乏,導致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水平較低。
同樣,在父母喋喋不休的期望表達面前,孩子仍然扮演了被動的角色。其結(jié)果,要么使孩子人云亦云地盲從,要么使他對什么都無所謂,還有就是使孩子產(chǎn)生“你越是要我這樣,我越是要那樣”的逆反心理。一句話,第一次講可能是真理,第十次講就是陳詞濫調(diào)了。在一個適宜的時間與場合,與孩子一起探討一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其效果遠遠勝過一日十次的重復。
父母還應該訓練孩子成為生活的主動參與者。這就要求父母適當減少對孩子的照顧與包辦,多讓孩子自己做判斷,做選擇,承擔與其能力相適宜的責任,將生存與發(fā)展作為自己的內(nèi)在需求。“外部力量要通過內(nèi)部因素產(chǎn)生作用”,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同樣的道理。
教子十二忌:嬌慣溺愛最易教子誤入歧途
1、忌嬌慣溺愛。開口不離“好”,出門不離抬,吃飯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會養(yǎng)成兒童任性的性格。父母“愛子—溺子—誤子”,這往往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2、忌袒護縱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當眾做錯了事,家長明知不對,卻以種種理由加以庇護和掩蓋,其結(jié)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缺點和錯誤。
3、忌哄騙。有些家長圖一時安寧,不惜編造假話欺騙孩子,這樣耳濡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養(yǎng)成虛偽不誠實的品格。
4、忌諷刺。對孩子諷刺挖苦,以為可以“激發(fā)”上進,結(jié)果適得其反。
5、忌苛求。父母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凡事都要盡善盡美,稍有不順便大加訓斥,使子女無所適從,思想感到壓抑和束縛,時間長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6、忌放任。對孩子不加引導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為,不盡家長責任,后果難以預料。
7、忌打罵體罰?,F(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條,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罵、體罰,結(jié)果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產(chǎn)生感情對立。
8、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讓孩子自己選擇適宜的游戲和運動,培養(yǎng)他們注意力集中,專心地完成一項工作的能力,訓練兒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而不要反復要求孩子更換活動內(nèi)容。
9、忌缺乏適應能力。要訓練兒童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發(fā)展是很有益的。
10、忌無控制力。要訓練兒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11、忌憂郁沉默。要培養(yǎng)兒童樂觀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歡。
12、忌依賴。要讓兒童經(jīng)受一定的困難,學會克服困難從身心(性格和體格)兩方面進行磨練。從小培養(yǎng)兒童獨立的能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guān)鍵。(超越)
[2]
專家提醒:四道心理坎兒當心別絆著孩子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調(diào)查顯示,北京32%的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八一中學心理教師王培認為,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4個方面,請家長幫孩子度過4道心理坎兒,別讓孩子被絆著。
第一道
親子關(guān)系緊張
案例:17歲的小楓今年上高二。很長時間以來,他放學回家就鉆進自己的房間,插上房門不理爸媽。吃飯時,也是單獨吃。不到萬不得已,他甚至不與爸媽說話,但小楓在學校與同學、老師卻有說有笑。小楓的爸媽也弄不清是為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關(guān)系處理不當,引起不良心理反應的現(xiàn)象很普遍。孩子小時,親子關(guān)系的矛盾并不突出,但隨著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和父母的日漸年長,他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越來越困難。一些孩子會產(chǎn)生抑郁,部分孩子還會有強烈的叛逆心理。王老師說,14歲前后,被稱為青春期的心理斷乳期,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作為父母,對孩子要信任,無論多忙每天都要堅持留出15至2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聊聊天、談談心。如果有時間,還可帶孩子出去旅游、爬山、運動,盡量多親近孩子。
第二道
學習壓力大
案例:“我現(xiàn)在只要一看到試題,腦子里就一片空白。”小麗從小成績優(yōu)異,可進入初三后,成績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點高中,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壓。總復習開始后,她每次拿到習題或試卷,腦子里就一片空白,數(shù)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會做的題現(xiàn)在也不會了。
升學競爭日益激烈,加上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使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學習壓力大會導致失眠、記憶力下降、頭暈等多種癥狀,嚴重的還會厭學。遇到孩子學習壓力過大時,家長和教師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嚴重到什么程度,為孩子設計一個適合的教育方案。父母和家長的耐心鼓勵非常重要。家長要先接納孩子的緊張焦慮,聽孩子說說他的擔心與不安,讓他慢慢放棄那些不利的想法,進而改善考試焦慮的情形。這些孩子還可以找一個親密朋友,把種種委屈都發(fā)泄出來。
第三道
對異性產(chǎn)生好奇
案例:小明課間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前面的女生用眼角余光有意無意地看自己,一次正巧這個女同學伸懶腰時不小心用手碰到了坐在后面的小明的下巴。當時他很緊張,感覺那個女生可能對自己有好感,小明心里一直很慌亂,終日胡思亂想,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成績也因此受到影響。
隨著營養(yǎng)水平的提高,現(xiàn)在青少年的心理發(fā)育往往滯后于生理發(fā)育,青春發(fā)育期的生理劇變,會帶給青少年情感上的變化。盡管內(nèi)心激動、高興或苦惱,但他們不好意思向別人傾訴,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就易出現(xiàn)心理壓力與抑郁。父母要及早發(fā)覺,并予以正確的引導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對待孩子早戀問題,家長切忌態(tài)度粗暴、方法簡單,要鼓勵孩子和異性正常交往,并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
第四道
人際交往障礙
案例:小曉在學校不怎么與同學交往,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與同學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漠,她感覺在學校里沒有一個可以互相傾訴的朋友或伙伴,沒有人可以理解她、信任她。這導致她情緒不穩(wěn)定,使得學習精力很難集中,學習成績也急劇下降?,F(xiàn)在,小曉已經(jīng)休學在家了。
一些內(nèi)向的孩子在青春期時,如果不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就會在與別人交往時產(chǎn)生障礙。父母平時要對孩子多表揚多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還要訓練孩子大膽而自信地與人交往。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安排得充實一些,避免因胡思亂想而產(chǎn)生失落感,多參加一些文體活動,讓自己心情舒暢。
[3]
熱議:是不是問題家長寵出問題學生
為管理一位全校聞名的“年級老大”,老師專門在講臺旁邊給他設了“專座”,效果依然不好。而這名“問題學生”所發(fā)生的問題,與母親的溺愛有著直接原因。昨日,一位小學老師給欄目熱線打來電話,認為管教“問題學生”,需要學校、老師、家長三方共同努力。
“寶貝孩”變身“年級老大”
“上課時擾亂課堂程序,放到最后一排更無法無天,在講臺桌旁邊設了個‘專座’也管不住,還敲詐低年級小同學?!苯?,某小學李老師為班上的“年級老大”愁壞了,這名學生父母離異后隨母親改嫁。母親對其溺愛異常,繼父經(jīng)常對其暴力相向,致使其性格扭曲。當老師與家長交流時,這位“年級老大”坐在媽媽懷里,媽媽不停地摸著孩子的頭“寶啊,寶啊”的呼喚著,一邊接受老師的批評。很多教師認為“問題學生”家庭大多是父母對孩子監(jiān)管不力、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或父母忙于工作,親子關(guān)系疏離,較少參與、配合學校舉辦的教育活動或父母的管教方式不當,或簡單粗暴,或溺愛過分,或放任自流?!?/p>
“實際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與學校各自承擔著不同的教育任務,需要互相合作?!比A僑中學的心理教師任桂華認為,在教育中,學校教育如同對樹冠的培養(yǎng),家庭教育則是根的培養(yǎng)。“一個不合格的學校教育,可能造成果樹的減產(chǎn),但不會讓這棵樹死亡;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會讓根深,也必定葉茂,這樣的孩子即使受到一些挫折,也會把這些挫折看成是墊腳石,在挫折中進步。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傷及的是樹的根,嚴重的不但能使果樹減產(chǎn),也可以讓果樹死亡。”
“冷暴力”背后是“冷制度”
“勸轉(zhuǎn)學實是老師的無奈。” 一直關(guān)注本報《校園冷暴力》系列報道的,不僅有家長,還有許多都是教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說,實際上,形成“冷暴力”的背后是教育“冷制度”。
“膽敢對學生動一根手指頭,則是職業(yè)道德問題,是犯罪。一旦家長追究,輕則道歉、通報并寫檢查,重則吃官司賠款并同時下崗。對‘問題學生’,老師只能思想教育,別無他法。單純的思想教育對現(xiàn)在的部分學生已經(jīng)不起作用。未成年人是受法律保護的,沒有起碼的懲戒,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肆無忌憚?!睂τ凇捌さ啊钡慕逃拇_讓教師們頭疼不已。
“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化管理使得教師在繁重的教學之余,不得不為應付各項檢查、評比、評估、比賽和考核而忙碌。在名為素質(zhì)教育,實際仍然是應試教育的今天,教師的社會角色決定了他們噤若寒蟬,如履薄冰。”這名教師說。
[4]
專家視角:過渡階段的孩子為什么厭學
這個過渡階段在孩子的人生鏈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但恰恰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特別容易被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所忽略。
現(xiàn)在的家長都很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也不例外。
兒子從小到大,我都把他當成大人看,凡事總是和他講道理。這樣他則更早熟一點,知道的事情也比周圍同齡的孩子稍微多一些;用腦筋急轉(zhuǎn)彎考他,他的腦子也比鄰居的孩子轉(zhuǎn)得快。因此,我早早地讓他上了學。
記得,兒子是5歲半上的小學一年級,這在我們那個縣城算是比較早的。為此,我事先還托了關(guān)系找了人,可沒過幾天,他就和當初上幼兒園一樣不想去了。他說:“學校總是教那幾個‘ɑ’‘o’‘e’,煩死人了!”
我好說歹說,告訴兒子過幾天老師就會講新鮮的,才把他哄到了學校??伤刻旆艑W回家,總是一臉苦相,仍然抱怨老師不給講有意思的東西。
老師留的作業(yè),兒子也不好好做。生字練習,他常常是寫著寫著就睡著了。每到這時,我都不忍心叫醒他,但又怕他第二天上學,挨老師的批評,于是,就替他寫,還故意寫得歪歪扭扭的,以免被老師看出來。
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兒子的字直到現(xiàn)在都很糟糕,我常與他開玩笑說:“讓一只蜘蛛沾上墨在紙上亂爬,都比你寫出來的字好看?!钡菚r我沒有去想后果,只是心疼坐著小板凳伏在茶幾上(桌子夠不著)寫作業(yè)的兒子,不忍心叫醒他,更不忍心去責罵他。今天我講的這件事,是作為負面例子列舉的,家長們切不可仿效。
算術(shù)他更不好好學,因為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他早都學會了。結(jié)果小學一年級時,每次考試他都排名偏后,尤其是算術(shù),還得過好幾次倒數(shù)第一。
家庭的早期教育超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脫節(jié),是導致小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因為孩子覺得自己會的比老師還多,自然就會既不喜歡學校又不敬佩老師,這樣不上不下地晃過一個學期,孩子不想學習的習慣就養(yǎng)成了。
許多從小聰明、長大了平庸的孩子,都是在這個接軌期沒有過渡好。這個過渡階段在孩子的人生鏈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但恰恰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特別容易被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所忽略。家長覺得一年級不是很重要,而且孩子在學前已經(jīng)學過不少東西,所以不太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而老師則多半把精力用在了紀律管理上,從而忽略了這個階段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果這時家長還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還陶醉在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聰明,一旦用功就能迎頭趕上的良好感覺中,那么這孩子就差不多給耽誤了。因為這已經(jīng)不是他想不想用功的問題,而是他還會不會用功的問題了。
我以為,在新的教育體系尚未構(gòu)建好之前,家庭早期教育應當更多地放在孩子習慣、品德和性格的培養(yǎng)上,而不應該是提前幫助孩子填充過多的知識。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和做事作風的關(guān)鍵時刻,是一個人一生的奠基期?,F(xiàn)在,“接軌”已是一個時髦的名詞,那么,我們做家長的就更應仔細地研究、認真地對待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接軌問題,不要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5]
專家:中國家長新挑戰(zhàn) 成最難當?shù)摹伴L”
如果我們所有的家長都覺得自己這個“長”真難當,“難”到了不下力氣學習就混不下去的程度,“難”到了不得不重新來面對這個習慣了的角色,或許,這時的中國教育會有實質(zhì)意義上的飛躍。
在中國,最難當?shù)摹爸魅巍笔前嘀魅?,最難當?shù)摹伴L”是家長。
很多家長都習慣于把自己“長”的擔子交給“主任”。現(xiàn)在凡事講效益,“主任”也不像過去的“主任”那樣任勞任怨,開始以權(quán)謀私了:小到讓家長幫忙搬個家刷個房,大到向家長要點補課費、操心費、小灶費等——這些都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了。
這對于家長來說,無疑是一個新挑戰(zhàn),但也讓一部分有權(quán)有錢的家長“甩手掌柜”做得更加心安理得了?!鞍嘀魅?,給你錢,你幫我好好管教孩子吧!最好是把我的孩子培育成清華、北大的學生,那樣,我會大大地獎勵你!”這樣的話,雖然沒有直接從他們的嘴里說出來,但他們用“錢”暗示出來了,“主任”們也聽懂了。于是,在最神圣的教學殿堂里出現(xiàn)了許多不該出現(xiàn)的齷齪事。這樣就逼得另一部分家長不得不考慮怎樣當家長了。
我以為,如果我們所有的家長都覺得自己這個“長”真難當,“難”到了不下力氣學習就混不下去的程度,“難”到了不得不重新來面對這個習慣了的角色,或許,這時的中國教育會有實質(zhì)意義上的飛躍。
我在北京和一些有識之士談到這些問題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家長“自救”的觀點。不可否認,這都是一些精英人才,他們都能擔當?shù)闷稹白跃取弊约液⒆拥慕巧?墒欠叛壅麄€中國,能接受這個觀點,愿意去“自救”自家孩子的又有幾人呢?可以說,更多的家長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是一無所知。
只有當“要教育孩子先教育母親”這一理念成為一種全民意識時,我們的教育才有實施的基礎。說幼兒教育是教育大廈的基石,不錯!可這塊基石由誰來制造、來雕刻呢?人是第一生產(chǎn)力,可作為生產(chǎn)力的母親,她們的教育卻一直沒有引起全社會應有的重視,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我很奇怪,慣于炒作的媒體為什么在呼吁母親教育這個問題上表現(xiàn)得如此矜持、落伍、不慍不火?
(編輯:童言) 30235a.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