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皮拋光后的貝殼。黃暉 攝
色彩斑斕的螺貝,不僅是點綴在海床上的繁星、還是沉睡在沙灘上的禮物。經(jīng)過貝雕師精心打磨、拼貼、雕鑿后,這些來自深海的信使褪去了覆滿石灰的外衣,重新展露出絢爛的容顏,在一刀一鑿間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
今年40歲的周仁慈是貝雕技藝的市級非遺傳承人,與貝殼打交道的時間超過20年?!柏惖褚呀?jīng)融進了我的身體里,它是我生命中無法割舍的部分。就算這一行最后只剩下我一個人,我都要堅持走下去。”周仁慈說。
周仁慈的貝雕螺鈿鑲嵌作品——筆筒。黃暉 攝
拜師學藝 傳承螺鈿技藝
2001年,學習美術專業(yè)的周仁慈臨近畢業(yè),在原??谝駨S進行社會實踐。正是這段社會實踐經(jīng)歷,使得年輕的周仁慈與貝雕這門技藝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海口椰雕廠屬于國營企業(yè),彼時正值世紀之交,市場化浪潮席卷海口。由于難以適應市場化的競爭環(huán)境,海口椰雕廠的經(jīng)營難以為繼。“廠里都是老師傅,誰愿意來學都教,畢竟已經(jīng)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學了。我就跟著原海口椰雕廠副廠長、貝雕技藝第三代傳承人王昌興師傅學起了貝雕。”周仁慈坦言:“起初在廠里看到貝雕作品感到十分新奇,小小的貝殼居然能做出這么豐富的內(nèi)容。而學習這門手藝純粹出于愛好?!?/p>
品種多樣的貝殼。黃暉 攝
當時海南的貝雕技藝,主要是“螺鈿”鑲嵌工藝。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磨制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使用螺鈿這一工藝將貝殼鑲嵌在家具等器物表面,早在明清時期就已有之。經(jīng)過歷代匠人幾百年來的繼承和發(fā)展,螺鈿工藝已十分成熟。
然而,學習貝雕不僅耗時,且十分辛苦。“光是打磨貝殼就要耗費大量心力,學起來并不簡單?!痹谕醪d的帶領下,通過潛心專研和刻苦學習,周仁慈逐漸繼承和掌握了傳統(tǒng)的貝雕螺鈿鑲嵌工藝。這一業(yè)余愛好也為潛心付出的他帶來了回報?!拔业牡谝环莨ぷ骶团c貝殼有關,是做貝藝畫,利用貝殼做成拼貼畫。沒想到業(yè)余愛好成了主業(yè)?!敝苋蚀刃χf。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