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者若不能為自己的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則身份證丟失者的維權之苦,會成為個體的權利之痛。
如果不是因為要貸款買房,林女士不會知道,自己的名下竟然有兩家注冊資本200萬元的公司?!耙驗槊掠衅髽I(yè),我每月必須多付銀行貸款利息700元?!保?月1日《中國青年網》)
身份證被冒用,可謂“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F(xiàn)實中,類似名下多幾家公司,有一筆貸款,甚至被納入了失信人黑名單的案例舉不勝舉。被冒用的情節(jié)多是相似的,身份證偶爾丟失就會出現(xiàn)大概率的冒用現(xiàn)象。此類現(xiàn)象頻發(fā),除了身份證本身的管控體系存在短板,還在于未能做到責任追溯。
《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雖然個人有妥善保護身份證的義務,不過,根據《居民身份證法》有關規(guī)定,公民丟失居民身份證后應當向常住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申報丟失補領。此意味著,一方面,如同銀行卡一樣,在新卡已辦理的情況下,舊卡的功能和作用隨之消失,相關部門未能提供像銀行卡一樣的技術防控措施,或者通過聯(lián)網手段給予預警,屬于技術性缺陷;同時,居民補辦身份證的程序屬“丟失宣告”的行為,履行了告知義務,也對相關機關實施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現(xiàn)實中,被冒用的當事人往往“求而無門”。要么以“未產生經濟損失和糾紛”而拒絕立案,要么以“類似事件太多”而給予搪塞,要么讓“可以提起訴訟”而規(guī)避己責。以本案為例,要么向法院起訴,讓法院判決無效以注銷,要么向工商部門走正常的注銷程序,又得經歷一系列繁瑣的公告、承諾流程。
冒用者若不能為自己的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則身份證丟失者的維權之苦,會成為個體的權利之痛。
因而,身份證被冒用,相關部門應按照法律規(guī)定立案查處冒用者;與此同時,承擔把控和審查之責的銀行、工商等部門也要建立緊急干預機制,對落實內控機制不力造成的個體損失,給予賠償。而個體除了向更高部門進行投訴外,也可以采取向法院訴訟的方式,用法治的手段堵住這一“黑洞”。(堂吉偉德)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