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盤和林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
最近,消費貸成了監(jiān)管的重點,住建部會同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聯(lián)合部署規(guī)范購房融資行為,加強房地產領域反洗錢工作。明確要求,嚴禁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房地產中介機構違規(guī)提供購房首付融資,嚴禁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等資金挪用于購房。記者從多個省市了解到,目前各地金融監(jiān)管部門正在對相關業(yè)務展開檢查。
嚴控消費貸流向住房領域,一方面需要提高消費貸轉換成房貸的交易成本,相比發(fā)票、合同而言,由銀行對該筆消費進行直接結算等措施的風險更高,作假成本更大;另一方面還要從嚴格審核房貸入手,從源頭上堵住消費貸流向房貸。
今年1月至7月,居民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達1.06萬億,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總額僅為8305億,消費信貸出現(xiàn)了爆發(fā)式增長。很難統(tǒng)計出究竟有多少消費信貸流向了房地產,但綜合來看房地產確是消費信貸一個非常重要的流向,同時這種流向存在較大的監(jiān)管盲區(qū)。
消費信貸流向房地產至少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消費信貸直接違規(guī)成為房貸首付款,此前北京、深圳都有相關大量報道;二是,城市居民有必須購房的緊迫感,高房價、高杠桿的情況下,不少居民每月還房貸的壓力改變了消費者支出結構,不少購房者需要借道短期消費貸完成房貸的“接力”。消費貸流向房地產無疑消解了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效果,不利于房價控制,同時由于消費貸的隱蔽性等特點,消費貸流向房地產某種意義上來說危害性更大、更加不可控。
控制消費貸流向房地產,監(jiān)管部門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比如追蹤資金流向、減少消費貸金額等,從而使得消費貸難以滿足房貸需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消費貸隱蔽性強、識別難度大、監(jiān)管成本高等原因,難保消費貸會以更加隱蔽的方式流向房地產市場。
筆者認為,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控制消費貸流向房地產,或許效果更佳:
一方面,提高消費貸流向房地產的成本,尤其是提高弄虛作假的風險。目前,銀行要求在辦理消費貸的時候提供消費憑證,如發(fā)票、合同等資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費貸流向房地產的成本,但仍存在較大的作假空間。例如,媒體發(fā)現(xiàn)貸款融資公司能提供發(fā)票、合同等一條龍服務來規(guī)避監(jiān)管。為了避免發(fā)票作假等情況發(fā)生,大額消費貸不妨采取直接結算的方式,將貸款直接打入消費場所的賬戶上。直接結算,不僅能避免對真實消費貸需求的誤傷,還能提高貸款者作假時可能面臨資金安全等方面的風險。
另一方面,在于終端管理即嚴格房貸資格的審核,要多個維度審核房貸人的申請資格。消費貸進入房地產市場,不管怎么“七十二般變化”,最終是要申請房貸的?,F(xiàn)下我國房貸對借貸人償還能力的審核機制過于寬松,例如收入證明、銀行流水、央行的個人征信記錄等,都是很粗的審核標準,并不能真實、全面反映借貸人的償還能力和意愿,況且,當前銀行流水、收入證明的造假空間很大。
反觀次貸危機之后的美國,銀行收緊了房貸審核標準,想得到房貸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銀行需要嚴格審核貸款人償付房貸的能力和償付房貸意愿,前者貸款人要用文件證明其納稅收入,財產和房租支出等財務狀況,后者要查貸款人的信用分數(shù)。銀行還要審核貸款人的報稅資料、財務報告等等。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我國審核申請房貸的標準需要加強約束,例如工資收入、納稅證明等材料也要納入審核范圍,這樣才能真實反映出貸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及信用條件。只有提高房貸審核標準,才能降低房貸風險,并從源頭上遏制消費貸違規(guī)進入房地產的現(xiàn)象。(盤和林)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