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廈門4月25日消息(記者呂貝娜)25日上午,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向社會通報廈門法院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工作五周年情況,并發(fā)布2016年知識產權司法十大典型案例。
據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王靈石介紹,自2011年廈門兩級法院開展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試點工作五年來,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廈門兩級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249件,審結4951件。案件數量持續(xù)攀升,訴訟標的數額巨大的案件增加。2016年全年受案總數達1303件,比2011年全年647件受案數增長了656件,案件數量翻番。2016年一審民事案件結案標的額達4793.5449萬元,較往年大幅增加。
五年來,民事案件以貼近百姓民生的著作權糾紛和商標權糾紛為主,涉技術類案件有所增多。而刑事案件已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為主,尤其是假煙、假藥案件多發(fā)。2011年至2016年,兩級法院共受理一審知識知識產權刑事案件459件,其中涉及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416件,占比達90.63%,且涉及假煙、假酒、假藥、假胡蘿卜種子、假冒知名品牌的鞋服、箱包、電子產品等“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其中,生產、銷售假煙案件117件,占比28.125%,生產、銷售假藥案件214件,占比51.44%。
王靈石說,兩級法院在工作中主動適應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不斷推進知識產權司法體系和司法能力的現代化,以更嚴格的知識產權民事保護,營造激勵創(chuàng)新的公平競爭環(huán)境。加強對創(chuàng)新程度高的技術科技成果和商業(yè)秘密的保護力度,加重對惡意侵權、重復侵權以及生產源頭的制裁力度。同時積極探索加大損害賠償力度的途徑,通過精細差異化審判增強賠償方法的可選擇性,提供損害賠償計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法院注重發(fā)揮臨時保護措施的作用,提高知識產權司法救濟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對當事人申請訴訟證據保全、財產保全的,及時審查,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積極采取措施,固定關鍵證據,防止當事人損失難以彌補。同時,大力推進訴訟誠信建設,合理分配舉證責任,降低當事人維權成本。
法院有效運用證據披露和舉證妨礙等證據原則,降低權利人舉證難度,強化嚴格保護的法律效果。努力提升法律適用水平,縮短案件審理周期提升案件審理效率。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確保審判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法院與廈門市知識產權局共同出臺《關于建立專利糾紛訴調銜接機制的意見》,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委托調解、專家調解、行業(yè)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科技領域的各類知識產權糾紛。
據了解,2011年廈門兩級法院開展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試點工作以來,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專門化審判工作,建立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數據庫,進一步統(tǒng)一了類型化案件的裁判標準和量刑規(guī)范;持續(xù)加大對重點領域的知識產權犯罪的打擊力度,包括加大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加大對生產、銷售假煙犯罪的打擊力度;加大對鏈條式、產業(yè)化知識產權犯罪懲治力度,切實加強產權司法保護。
法院嚴格把握證據裁判標準,準確界定知識產權民事侵權與刑事犯罪,區(qū)分知識產權民事、刑事保護的不同層次,充分體現“三合一”審判模式的優(yōu)勢。同時,法院充分發(fā)揮行政審判職能,監(jiān)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2011年至2016年,兩級法院共受理一審行政案件22件,審結19件;二審行政案件4件,審結3件。在一審行政案件中涉及專利行政管理糾紛案件8件,涉工商行政管理糾紛案件5件,涉技術監(jiān)督管理糾紛9件。
2016年11月,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設立了自貿區(qū)知識產權巡回審判法庭,不僅限于受理知識產權民事侵權糾紛,還涵蓋了涉自貿區(qū)知識產權刑事犯罪案件,是福建省首個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的巡回審判法庭,進一步健全了知識產權訴訟便民措施,推動了自貿區(qū)知識產權案件的就地、就近預防和解決,并與“廈門(廚衛(wèi))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形成維權的集約化效應,提升行業(yè)知識產權維權能力,保護行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一步擴大了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的輻射效應。
王靈石表示,今年廈門兩級法院將繼續(xù)切實發(fā)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為激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保障社會民生發(fā)揮積極的司法保障作用。
?
相關鏈接:
同心鑄造廈門全國文明城市品牌(文明創(chuàng)建經驗談)?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