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于2007年播出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時隔十年之后再度在網絡重播,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5分的經典劇集,在優(yōu)酷上線24小時候就出乎意料獲得超過400萬的播放量。不僅引發(fā)“熬夜爆肝看《大明》”的熱潮,更引起觀眾一片熱議,那么在近幾年一波又一波古裝劇熱潮的潮流襲來之際,十年前的古裝正劇走紅,當下這些狗血宮廷劇顫抖了么?是否能夠有些許反思呢?
隨著資本市場的進入,IP劇盛行,看似整個電視劇市場繁榮起來,尤其是古裝劇越來越朝著大制作大成本和高能度特技的方向發(fā)展,簡直讓觀眾看起來覺得眼花繚亂,由此產生的怪相也越來越多,演員的選擇從實力派戲骨變成年輕的偶像臉,邀請別人配音成了挽救演員演技的法寶,慘烈的宮斗與傻白甜的IP劇則是播出平臺爭搶的對象……所以對于《大明王朝》的意外走紅,不少業(yè)內人士也接連發(fā)聲。
竊以為,也許如《大明王朝》這樣的電視劇在技術上比不上現在很多古裝劇,但在劇情和演員演技上絕對甩現在很多電視劇一大截,尤其是其劇情的可推敲性和深入性,讓觀眾有回頭重復看一遍的欲望,拿《太子妃升職記》《宮》這些古裝劇來說,當時很多人觀看的原因大都為了趕潮流,而這些劇情回頭再看,估計就會覺得無趣。
沖著豆瓣的高評分和朋友圈的刷屏推薦,筆者也去看了一眼《大明王朝1566》,看到演員妝容的第一眼,真的不精致,甚至切到近景的時候,他們臉上的痘痘都能看到,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演技的發(fā)揮,盡管那些演員的知名度都一般,但每個人飾演的角色都很豐滿,都能讓人記住。
再來看現在很多古裝劇,妝容簡直精致到連毛孔都看不到,有些主角們的服裝也都號稱純手工大制作,可筆者覺得這些都是作品的輔助,能隨著科技進步發(fā)展,能夠朝著更加細化的方向發(fā)展固然好,但不可一味追求這些而忽略了對劇情的研究和對演技的要求,畢竟一部劇真正的內涵在于其本身。
《大明王朝1566》的走紅沒有幕后推手,沒有主角緋聞,這一定程度上讓那些號稱大IP的古裝劇汗顏,繼續(xù)拍這種奇葩風格的劇,到底有多大發(fā)展空間?
文/陳文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