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郭小東先后出版了長篇小說《中國知青部落》(三部曲)《非常迷離》《1966年的獒》、中篇小說集《雨天的曼陀羅》、散文集《南方的憂郁》《知青人信札》、專著《中國當代知青文學》等,曾獲中國作協(xié)頒發(fā)的青年文學最高獎——莊重文文學獎、全國圖書金鑰匙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等全國性獎項。
郭小東是“知青文學”這一體系概念的最先提出者,多年來孜孜以求從事知青文學史的研究。他的成果,當之無愧地被載入了當代文學史。
另一位海南知青作家的代表人物陳劍暉,出生于1954年,廣東揭陽人。他也是少年時代就來到海南插隊的。1980年畢業(yè)于海南師專中文系,在校讀書時開始發(fā)表作品。與郭小東一樣,陳劍暉也是海口哺育出來的作家,曾長期在??诠ぷ?。后來專門從事文學研究,歷任海南通什農墾師范教師,《海南大學學報》副主編,《海南師院學報》主編,現(xiàn)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
陳劍暉步入學界后,主要從事散文理論、文學思潮及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其成果得到學界廣泛認可,在全國同類研究中成就突出。著有《散文文體論》《詩性散文》《文學的星河時代》《新時期文學思潮》《海外華文文學史初編》、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等,曾獲中國作協(xié)莊重文文學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優(yōu)秀成果獎等全國性獎項。
這個名單上還有黃子平、洪三泰、呂雷、朱光天等多人,不及一一詳述。當年來自廣東內陸的知青作家,一面勞動一面寫作,把青春的足跡留在海南島上。他們運用文學手法,向全國人民展示了海南神奇的山海林莽。這一印象,許多老讀者至今仍未能淡忘。
令人自豪的海南之子
經過梳理,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在海南早期的知青作家群中,有兩人的故鄉(xiāng)就在海南島上,且與??谟兄詈竦臏Y源。
海南本土知青作家伊始,原名魯慶彪,1948年生于海南文昌,成長于???。1968年畢業(yè)于??谑械谝恢袑W,成為一名兵團知青。歷任生產建設兵團一師新聞報導員、廣東省農懇總局創(chuàng)作員、《特區(qū)文學》主編助理、《星報》總編輯兼社長、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東文學院院長等職,堪稱“文學粵軍”中的一員主將。
伊始專注于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兼涉報告文學、電影文學、散文、詩歌和文學評論。他少年聰慧,14歲就開始發(fā)表小說。其作品題材厚重大氣,風格奇異,別具一格。主要作品有小說集《黑三點》《男人地帶》、散文集《落草集》、長篇報告文學《生命之光》《突破北緯十七度線》《冰點燃燒》《南海!南海!》等。從1984年起,先后獲《青年文學》第二屆青年文學創(chuàng)作獎、全國百家期刊“中國潮”征文獎等全國性獎項,其成績斐然,令人贊嘆。
另一位海南本土知青作家郭玉山,1949年出生于海南文昌,早在1974年就開始發(fā)表作品,多年筆耕不輟,曾任廣東省作協(xié)《作品》雜志常務副主編,現(xiàn)為廣東省作協(xié)專業(yè)作家。著有詩集《南方甜甜的愛》《綠岸》《真誠擁抱》《黎明之根》《在刀刃和花朵上夢游》、散文報告文學集《古已城春曉》等作品。
兵團歲月,英才輩出?;赝斎帐r,常令人有驚喜之感。海南老一輩著名作家馮麟煌,當年也是來自兵團的青年作者。他于1942年出生在海南澄邁,1966年畢業(yè)于海南師專中文系。歷任生產建設兵團文藝辦公室干事、《兵團戰(zhàn)士報》和廣東省農墾總局政治部文藝干事等,成為專業(yè)作家后,歷任海南行政區(qū)文聯(lián)《天涯》文學雜志副主編、海南行政區(qū)作協(xié)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協(xié)會二屆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著有長詩《閱讀海南》《酒》《五指山》及詩集《綠色的旋律·天涯草》《熱土流風》《夢筆春華》《馮麟煌詩選》等18部,曾獲海南省“德藝雙馨”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在上個世紀的海南青年作家系列中,還有一位非常值得關注,那就是原《??谕韴蟆焚Y深記者江龍光。江龍光1952年出生于廣東揭陽,當年也是來自兵團的一位文學青年,靠自學成為較早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寫作功底扎實,曾與海南著名黎族作家龍敏一起,被廣東省總工會樹為“自學成才”先進個人典型。1988年調入《??谕韴蟆泛?,對海口知青作家群體進行了持續(xù)的跟蹤報道,為擴大本土文化影響力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個時代人才輩出,李挺奮、李放、黃宏地、倪峻宇、張躍虎等一大批海南本土作家也非?;钴S,各有不俗的成績。例如黃宏地的短篇小說曾獲上?!睹妊俊冯s志1985-1986年文學創(chuàng)作獎,張躍虎的黎族文學專著曾獲全國民間文學二等獎等。
海口文學界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輝煌期雖然早已落幕,但那一代青年作家所做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值得我們永久銘記。他們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谖幕聵I(yè)的興盛,離不開“海納百川”的包容氣度。
他們的足跡不會消失
繼??谥嘧骷胰菏讋?chuàng)輝煌之后,恰逢1988年海南建省,以葉蔚林、韓少功、曉劍、蔣子丹、李詠芹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秀內地作家,挾各自成就跨海而來,加盟海南作家隊伍,成為“闖海人”中一支獨特的文化群體。
??诘奈膶W事業(yè)原本有望借此機會再度輝煌,可惜就在此后不久,由于社會轉型的急劇變化,文學逐漸被邊緣化,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也難如人意。加之實力雄厚的知青作家大多去了廣東工作,本土作家青黃不接,創(chuàng)作力量極不平衡。雖有韓少功連續(xù)獲得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杰出作家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小說月刊》2009年度獎、《人民文學》2010年度優(yōu)秀作品獎以及法國文化部“法蘭西文藝騎士獎章”等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榮譽,1995年蔣子丹、曉劍同獲中國作協(xié)莊重文學獎,1998年蔣子丹又獲首屆中國女性文學獎等全國性獎項,達到了他們各自的高峰狀態(tài),但從整體格局來看,相對而言,??谖膶W事業(yè)還是進入了一個較長的低迷期。
這期間,聚集于海口的一批有作為的作家,都在默默砥礪,不斷探索,在寂寞中堅守著自己的事業(yè)。
令人痛惜的是,在??谖膶W事業(yè)逐漸恢復的過程中,來自湖南的兩位優(yōu)秀作家葉蔚林、李詠芹,先后不幸病故。
葉蔚林(1933-2006),廣東惠陽人,早年入伍,復員到湖南后,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從1953年起發(fā)表作品,曾任湖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1988年移居??诤?,擔任海南省文聯(lián)副主席、海南省作協(xié)主席。其短篇小說《藍藍的木蘭溪》獲1979年全國優(yōu)秀小說獎、中篇小說《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獲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一等獎。
李詠芹生于1957年,來??谥?,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大型文學雜志《芙蓉》的編輯。1987年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寂寞的愛》,為當時湖南省極有潛力的一位青年作家。1990年定居海口后,進入媒體工作,極為敬業(yè)。至近年,有長篇小說《媒體這江湖》問世,顯示出深厚的功力。
還有一些著名的作家,曾居留??陂L達10年以上,后由于種種原因而離開。這其中,有“先鋒派小說”的開創(chuàng)者馬原、女作家蔣子丹、詩人李少君、散文作家伍立楊、青年作家趙瑜等人。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