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孫女士日前向揚子晚報消費評審團欄目反映:她被一個“二手號碼”整得快崩潰了。2015年9月,她在某運營商營業(yè)廳辦了一張手機卡,讓她開心的是號碼尾數恰巧是她生日。但隨后各種麻煩接踵而至。一些莫名其妙的來自銀行、物業(yè)公司、自來水公司的信息不斷發(fā)過來。而上個月,竟有討債公司打來電話逼債,這可讓孫女士急了。
消費者遭遇
意外:換個手機號碼竟然“被討債”
在孫女士的手機上,記者看到了銀行發(fā)來的催款短信。欠款人姓魏,孫女士說她根本不認識這個人。孫女士告訴記者,自己被這些騷擾信息困擾了快一年了。她曾多次要求銀行工作人員更改,卻被工作人員以個人隱私不能泄露為由拒絕。
從2016年12月開始,催款不再是短信這么簡單了。開始有討債公司打電話給她,說銀行委托他們討債公司去收這筆欠款。孫女士解釋說,自己和欠款人不認識,自己只是恰巧辦理了曾被對方使用過的“二手號碼”。但討債公司的人卻不相信。
這讓孫女士感覺害怕,她說因為現在電話卡都是實名制辦理,討債公司可以查到她自己的家庭住址等信息,她害怕討債公司會上門來找麻煩。
銀行:不能保證不再收到催債電話、短信
12月下旬,孫女士再次到某銀行南京分行反映情況??墒倾y行工作人員卻表示,他們也沒有辦法解決,只能幫孫女士向總行反映,“就算要解決還是總行來解決。我們分行沒有直接解決的權力?!?/p>
在孫女士的再三要求下,銀行工作人員最終表示,他們分行可以替孫女士出一份情況說明,表明孫女士與此手機關聯的欠款行為沒有關系。
不過對于這樣的解決方案,孫女士并不滿意:“他們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答復,說我以后收不到(催債的)騷擾電話和短信了。”
而孫女士頭疼的是,綁定在這個問題手機號碼上的遠不止這一張銀行卡,還有諸多其他的服務。
記者在孫女士的手機上看到,外地水務集團、小區(qū)物業(yè),甚至是淘寶商家,基本上每天都要推送短信給孫女士。孫女士說,本想一個個去解綁,但這需要原卡主的身份證號碼進行驗證,只能作罷。
在當時辦理號碼的某運營商營業(yè)廳,工作人員告訴孫女士,原先卡主個人通過第三方軟件進行的操作,比如在網站上進行了注冊,運營商沒辦法幫忙解綁,需要聯系原卡主讓對方把綁定業(yè)務解綁。
孫女士提出,可否通過運營商的內部系統(tǒng),解除該號碼所有第三方綁定。營業(yè)廳經理表示孫女士自己用手機操作就可以取消。但他接過孫女士的手機搗鼓了一番,以失敗告終。
孫女士詢問該經理,為什么當時辦號碼的時候工作人員沒告知她這是個“二手號碼”。經理答復:營業(yè)廳工作人員看不出這個號碼是不是使用過。
記者了解到,被運營商經過一段冷凍期再次投放市場的手機號,在通訊行業(yè)業(yè)內叫“二次放號”。老百姓一般形象地稱其為“二手號”或“還魂號”,更有網友稱之為“煩惱號”。
截至1月15日記者發(fā)稿時,孫女士的手機還在遭遇著各種短信、電話的“轟炸”。她說,運營商方面至今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問題究竟什么時候能解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