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爾:缺錢考慮賣房
昨天晚上,羅爾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剛開始是打算把打賞款全部捐出去的,后來和各方協(xié)商之后,覺得將錢原路退回是更好的方法,于是就同意了。對于孩子后續(xù)需要的治療費用,羅爾說,并不知道手頭的錢夠不夠,“我會想辦法,我還可以賣房子?!?/p>
小銅人法人代表劉俠風隨后表示,公司會捐贈50萬元給羅爾的女兒治病?!拔覀儸F(xiàn)在在等民政局提供給我們賬戶,然后把這筆錢打進去。如果錢不夠,我們再想辦法。”劉俠風表示,初心是為幫助孩子,不讓孩子有閃失,“我怎么會拿生病的小女孩玩營銷,肯定不會的。”
昨天下午,深圳市民政局發(fā)布調查通報稱,市民政局約見了羅爾和小銅人公司法人代表劉俠風,要求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及時向公眾、贈與人公布收到的款項情況,以及后續(xù)的處理辦法;同時,也約見了騰訊公司代表,了解微信公眾平臺贊賞功能的操作規(guī)則。民政局表示會繼續(xù)跟進、指導、監(jiān)督,督促各方的行為符合法律規(guī)范,使微信用戶贈與款項得到妥善處置。
■ 關注
孩子病情依然難估測
昨日有媒體稱,湖北地區(qū)已有骨髓捐獻志愿者與羅爾女兒(骨髓)初配成功。隨后記者致電深圳兒童醫(yī)院與深圳市衛(wèi)計委宣傳科,工作人員表示:“這是沒有的事,已進行辟謠?!?/p>
深圳市兒童醫(yī)院羅爾女兒主治醫(yī)生武宇輝表示,孩子兩個月前在醫(yī)院確診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化療過程中出現(xiàn)了感染,從檢查來看,應是真菌感染,同時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目前孩子在ICU進行監(jiān)護治療,她的肝功能、腎功能、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損,同時進行血液凈化的治療。下一步需要用強有力的藥物來控制感染并努力維持孩子臟器的支持,幫助她渡過這個難關。對于后續(xù)治療費用,因為病情比較復雜,醫(yī)院方面目前也很難估測,一切以最后孩子的結算為主。
■ 追問
羅爾對贊賞所得巨款是否有支配權?
事件存假,羅爾無賞金支配權
昨天晚上,羅爾表示,各方協(xié)商之后,覺得將錢原路退回是更好的方法,于是就同意了。對此,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吳沈括副教授認為,由于該事件中的事實部分存在虛假信息,當事人沒有合法依據取得相關資金,也就沒有相應的資金支配資格,哪怕其拒絕退還,依然沒有理由反對平臺依法予以退還或做其他處理。
華訊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韜律師表示,對于其他大多數微信文章打賞錢款的處置權,如果在文章作者和微信平臺就打賞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微信平臺退錢要征得作者本人同意。
北京大學非營利性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屏認為,此次事件中,盡管個人求助不受慈善法調整,但是卻依然需要遵循法律規(guī)范。求助者與資助者之間是一種特定法律關系:附特定目的的贈與。特定目的便是:幫助求助者解除困境。所以如果求助者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有意隱瞞事實的,會構成民法上的欺詐,資助者可以要求撤銷法律行為并返還財產;如果求助者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財物,會構成詐騙罪并定罪量刑。
“羅爾募捐事件”為何特殊于《慈善法》之外?
個人救助行為乃天賦權利
有人將“羅爾募捐事件”稱為新《慈善法》頒布后第一案。但事實是,該案特殊于《慈善法》之外。在北京大學非營利性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屏看來,慈善法調整慈善募捐和慈善捐贈,意在規(guī)范動用社會資源用于慈善目的。當初立法時之所以作出“慈善法不調整個人求助”的選擇,不是回避矛盾和問題,而是因為深刻意識到:任何深陷困境之人都有向他人和社會求助的權利。
自古以來,雪中送炭屢見不鮮。如今,因天災人禍導致一些群體陷入貧病交加的困境猶存,政府的社會保護體系尚未能夠托底,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共助既是常態(tài),也是必須。個人求助乃天賦權利,體現(xiàn)出人類作為共同體的特質。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表示,“這是一個家庭的求助行為,帶有一定的募款性質,但是,是為自己而非別人,在法律意義上來說不應禁止,對于個人求助行為法律不好管?!?/p>
事件發(fā)展如此之快,善事為何沒能善終?
違反“疾病+貧窮”規(guī)則讓輿論反撲
金錦屏分析認為,網絡上的個人求助案例眾多,事后被網友質疑的焦點之一便是發(fā)現(xiàn)求助者經濟狀況良好,在未用盡自身財產和親友援助的情況向社會求助。
金錦屏表示,法律無法、無意也不該禁止人在陷入困境時求助的權利,也無法對于“陷入困境”作出具體界定。人們對于困境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只有山窮水盡才是,有人可能認為降低生活質量便是。尤其在家人身患重病之時,更會希望以足夠財富來保障醫(yī)療。
公眾普遍對于困境的理解是“耗盡了私人資源的山窮水盡”。疾病本身不是向公眾募集款項的充分理由,而“疾病+貧窮”才是。金錦屏表示“這一規(guī)則的違反不一定違法,但是你會因此充分領教到輿論反撲的威力。”
因此,當個人向公眾發(fā)出求助信息時,不僅要表明疾病的存在、支出的龐大,還要說明求助人經濟窘迫無力支付。這些信息對于資助者判斷是否掏錢事關重要。
相信個人求助取決于每個人自己。助人方式無所謂高低,純粹取決于捐贈者意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