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1月23日電 (孫睿)“為了避免或減少青藏高原東部地區(qū)由于強降溫而造成的災害,我們研究的《青藏高原東部強降溫變化特征研究項目》目前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青海省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時興合23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
時興合介紹,近年來,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征的顯著變化,暖冬成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但在暖冬,寒冷的音符并未休止。
有研究表明,西北地區(qū)年極端低溫事件發(fā)生頻次是對區(qū)域性增暖的顯著負響應,中國最低氣溫增暖趨勢比平均氣溫顯著,極端低溫事件有減少之趨勢,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偶爾發(fā)生的低溫事件造成的危害、損失也會越來越大,如2008年1月,南方大部遭遇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給交通、電力、經濟等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此期間,青海也出現(xiàn)了大范圍、長時間降溫、降雪過程,形成了歷史上罕見的雪災,青海全省70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19億元;西藏也出現(xiàn)了范圍較大的低溫雨雪天氣,造成了近年來較重的雪災。
“作為一個科學問題,極端低溫事件的變化及其形成機制是非常復雜的,不同區(qū)域有其不同的特點,形成原因也不盡相同?!睍r興合說,青藏高原是中國氣候與環(huán)境變化的“敏感區(qū)”和“脆弱帶”,其氣候及氣候變化的演變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經濟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
“以往對高原氣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汛期降水方面,對冬春秋季氣溫方面研究甚少,缺乏對強降溫的系統(tǒng)分析?!睍r興合說,因此,《青藏高原東部強降溫變化特征研究項目》的研究以冷空氣監(jiān)測預測業(yè)務規(guī)定相關標準為基礎,結合氣候、災情數(shù)據(jù)、地理信息系統(tǒng)等多種量化分析工具,來探討影響強降溫發(fā)生的可能原因,希望能夠提高短期氣候預測的準確率,為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有效參考依據(jù)。(完)
?
?
相關鏈接:
山西中小學幼兒園在降雪降溫天氣可調整作息時間?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