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占道經營、交通擁堵,到進店經營、秩序井然,忠介路的轉變讓居民深刻體會到“雙創(chuàng)”帶來的生活幸福感。
入店經營的清補涼店,生意火爆。
記者 高翔/文 張俊其/圖
英國哲學家艾蒙斯說過,習慣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壞的主人。好的習慣能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和思想,有助于成長和個人發(fā)展;而被壞習慣控制,則會驅使人們不思進取,難以進步。我市“雙創(chuàng)”工作中,對市民文明、衛(wèi)生習慣的轉變和培養(yǎng)也是關鍵點之一。在“雙創(chuàng)”工作開展的近一年時間里,不少環(huán)節(jié)取得的成效都離不開商戶、市民習慣的轉變。
規(guī)范經營更加自愿
“雙創(chuàng)”工作開展之前,我市的很多地段都有占道經營的現象,從普通的路邊茶店、火鍋店、冷飲店,到一些不太規(guī)范的商業(yè)街、步行街,再到農貿市場的“場外場”。經過近一年的改造和監(jiān)管,占道現象難以見到,取而代之的是店主自覺自愿的店內經營、規(guī)范經營。
忠介路是瓊山區(qū)的一條老舊商業(yè)街,很多附近居民和外來商販在此擺攤,曾經的忠介路交通擁堵、秩序混亂是“常態(tài)”。忠介社區(qū)居委會主任鄭浩告訴記者,忠介路上共有商鋪198間,而占道經營的攤販卻多達260個,有的占道攤位甚至已經存在了30多年,是名副其實的“老大難”街道。而在“雙創(chuàng)”工作開展之初,街道和社區(qū)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制定了分步驟的改造路面、清理攤販計劃,通過反復走訪、耐心勸導,短時間內就解決了絕大部分占道經營的問題,在完成好最后幾戶頑固攤位的清理之后,社區(qū)、城管、包點單位的工作人員又通過高頻率的巡查,嚴管店鋪出店經營、嚴查占道擺攤。經過多方努力,幫助各家門店養(yǎng)成了規(guī)范經營的習慣,也讓流動攤販“死了心”。如今的忠介路還像以前一樣熱鬧非凡、人頭攢動,但地面整潔、秩序井然,兩邊的商鋪都按規(guī)定在白線內經營,一派現代化步行街的景象?;貞浧鹨郧暗慕洜I狀況,一家服裝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以前門前很多擺攤的商販,客人想進店選購都要擠進來,很影響生意?!半p創(chuàng)”極大改善了這條街的狀況,客流量增加了,生意也好做了,相應的,大家也都更支持“雙創(chuàng)”,從自身做起,自覺自愿地去遵守衛(wèi)生和管理制度。
在高登街的一家奶茶店,門前放置的桌椅板凳不見了,顧客都是在店內消費。店員翟雪說:“剛‘雙創(chuàng)’時,要求不能店外經營,不少顧客都表示不適應,嫌店里太悶,還跟我們商量說‘檢查的沒來,把桌子支上吧’,我們都表示了拒絕,次數多了,大家也就不會再提出這樣的要求了。其實我們屋里有空調、有音樂,習慣了一樣很舒服啊。”晚上9時許,記者看到這家奶茶店很是熱鬧,沒有了“外場”經營,生意依然火爆。
流動商販大有改觀
流動商販是城市管理的難點之一,他們或聚集在學校周邊,或出現在市場外面,逢年過節(jié),各大小公園附近更是有不少他們的身影。對于這些流動商販的管理,通過相關職能部門的巡查勸導,提高他們的守法自覺性以及合理安置他們就業(yè)都是有效途徑。
在瓊山城管執(zhí)法大隊大隊長王斌看來,近10個月的“雙創(chuàng)”工作成效顯著,改善了城市環(huán)境,流動商販的數量也明顯減少。王斌說:“這些流動商販看起來帶給了市民一些便利,但實際上存在如經營‘三無’產品、占道影響交通、生產的食品達不到衛(wèi)生標準等諸多問題,是弊大于利的。通過‘雙創(chuàng)’工作中多方合力巡查、勸導、處罰,以及有計劃地合理安置,加上對農貿市場、學校周邊的專項整治,提高了這些攤販的認識,也有效控制了流動擺攤的現象。在全民參與‘雙創(chuàng)’的大氣候下,一些曾經的‘頑固派’也徹底打消了同城管隊員‘躲貓貓’的念頭,不再違規(guī)經營了?!?/p>
海怡路用兩個月時間從“臟亂差”重災區(qū)搖身變成瓊山區(qū)的示范路,并一直保持良好,這離不開社區(qū)對原攤主的合理安置,在合適的位置給流動攤販設置了安置點,讓他們繼續(xù)自己的生意,解決了占道經營問題的同時,也兼顧到了攤販的生計和附近居民購物的便利。
安民路的便民市場由原先的疏導點改造而成,改造完成后,接納了原有攤販,新增加的攤位也滿足了更多社區(qū)居民勞動就業(yè)需求,據介紹,該市場超過80%的攤主都是居住在萬福社區(qū)的居民,且攤位管理費用也比一般的農貿市場少,真正體現了便民和利民。
我市的農貿市場正在進行升級改造,為了減少對原攤主的影響、減少附近市民買菜的不便,金花村市場在旁邊設立了臨時售賣點,有效杜絕了流動攤販的出現。
除此之外,山高鮮活水產品批發(fā)市場等市場也采取了改造完成后,原攤主優(yōu)先進駐的制度,充分照顧到了原有攤主的利益,擴大了的經營場所既能讓原攤主繼續(xù)自己的生意,又可以接納更多原先在場外擺攤的商販進場經營。
“門前三包”已經成為攤主的習慣。
“門前三包”主動負責
“門前三包”責任制的推行是為了將任務分配給各商鋪、住宅小區(qū)、建筑工地、機關單位,讓大家管好各自的“責任田”。據去年年底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谌小半p創(chuàng)”區(qū)域的社區(qū)網格覆蓋范圍內的41624家店鋪、小區(qū)、工地、各單位等“門前三包”責任主體單位(業(yè)主),都簽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簽訂率達100%。去年,有超過14000家責任單位因不落實“門前三包”受處罰,同樣也有不少單位因工作開展到位受到了市、區(qū)或街道的表彰?!伴T前三包”責任制在??谛l(wèi)生整治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種明確責任、獎罰分明的管理手段,也有效促使了店主自覺習慣的養(yǎng)成。
學院路處在學校地段,之前出店經營、占道擺攤的現象較為嚴重,而現在沒有了路邊小販,地面也保持著整潔干凈?!斑@邊的人行道人流量比較大,出現果皮紙屑也是難免的。門前這片屬于我的‘三包’區(qū)域,看店之余隨手打掃一下門前的衛(wèi)生,我們都養(yǎng)成習慣了?!睂W院路一家小食店的店員于保志指著門口放著的掃把和簸箕告訴記者,“現在搞‘雙創(chuàng)’,我們都簽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各自負責自己店面門口的衛(wèi)生。其實也不用花太大力氣,大家都動手、共同維護的話效果不錯,你看這條街,比以前干凈多了?!?/p>
不僅是沿街店鋪,農貿市場里的攤位也實行了“三包”責任制。在文華路的金貿文華菜市場,北邊的部分呈長廊狀,個體店面和水果攤位分居兩側,中間的道路十分寬敞,沒有越線經營的現象。記者在每個水果攤位前都看到了果皮箱,不少攤主身邊就有掃帚等清潔工具。管理員黃振杰告訴記者,市場將“門前三包”責任落實到每個攤主,大家各盡其責,把自己攤位前和攤位里的衛(wèi)生搞好、垃圾收好,由保潔員負責統(tǒng)一集中傾倒。目前已經形成了制度,攤主更是養(yǎng)成了自覺清理責任區(qū)域衛(wèi)生的習慣,市場的衛(wèi)生環(huán)境保持良好,金貿文華菜市場也在多次評比中名列前茅。
衛(wèi)生意識逐步提升
居民梁嘯在華榮府小區(qū)居住了3年多的時間,談起小區(qū)環(huán)境的改變,他深有感觸?!耙郧霸跇堑览?、道路上、地下室有亂堆的雜物,有時候涉及到業(yè)主的利益,物業(yè)也不太好干涉?!p創(chuàng)’期間,我們小區(qū)不止一次開展衛(wèi)生清理活動,街道、社區(qū)干部經常來,上門發(fā)宣傳冊宣傳、公告欄張貼公告、協調鄰里開展清理,在這些宣傳帶動下,大家也都主動了起來,至少把自己家門前的衛(wèi)生做好,逐漸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F在我們小區(qū)比以前干凈多了,大家也都更自覺愛護環(huán)境了?!?/p>
對于居民自覺性和參與度的提高,大園社區(qū)支部書記周繼恒說:“我們社區(qū)開展‘雙創(chuàng)’工作,開始時確實遇到群眾不配合、不理會的情況,現在可大不一樣了,在政府的宣傳帶動下,小區(qū)的居民從以前被動配合,到現在主動參與,更重要的是逐漸養(yǎng)成了自覺愛護環(huán)境的習慣。這也讓我們近期開展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和清潔家園活動更省力、更順暢?!睋榻B,大園社區(qū)轄區(qū)內某單位13畝荒地和清真寺后院6畝荒地雜草叢生,鼠害嚴重,通過反復溝通,相關方面和涉及的群眾都自愿配合開展整治,現在清理工作也已經順利完成,變得平整干凈。
除了在約束自身行為和積極參與、配合“雙創(chuàng)”工作之外,市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理解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轉變。據瓊山城管執(zhí)法大隊大隊長王斌介紹,以前城管隊員在街邊對違規(guī)經營的商販進行勸導時,圍觀群眾時常表現出不理解,他們會說這些流動攤販也很辛苦,不該對他們進行勸離,而且感覺這些攤販給市民帶來了購物的便利,希望能繼續(xù)經營,這種群眾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流動擺攤之風?!暗乾F在情況不同了?!蓖醣笳f,“隨著‘雙創(chuàng)’工作的逐步深入民心,更多的市民開始認識到流動攤販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帶來的不利影響,開始主動排斥、抵制他們,對街邊出現的占道攤位表現出了不歡迎,也更加理解、支持城管隊員的工作。這反映了市民意識的轉變、習慣的養(yǎng)成,這種轉變也很有利于‘雙創(chuàng)’工作的持續(xù)推進?!?/p>
??诰W5月31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