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英
兩頰消瘦,細眉毛,短劉海,從外貌上看,她不過是一位平凡女子。然而,翻開她人生的折頁,便會震驚于她的強大。防艾路上,她面對過威脅,經歷過恐懼,感受過無助。但堅守的12年間,她擰亮心燈,照亮一雙又一雙黯淡的眼睛;她以雙肩為槳,為當地艾滋病患者的命運之舟引航!
她叫張華英,今年48歲,是陵水黎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防科科長,艾滋病患者心中的“女神”。
南國都市報記者楊金運 石祖波 /文陳衛(wèi)東/圖
耐心
消除人們對艾滋病人的歧視
每每電話響起,便往往是一段苦澀的“求助”。其實,接到電話的張華英還真希望自己是“女神”,但她知道,她不是。她時常感到無助,她知道自己只能竭盡全力去做。
患者阿玉時常給張華英打電話訴說自己遭到的歧視。有一次,他來電說,想給母親做飯,母親卻拒絕了,原因是擔心他把病傳給家人。為此,張華英專門去做了家訪,坐在他的母親的對面,把一些防艾知識告訴她。那之后,阿玉便有了給家人做飯的機會。
還有一次,阿玉去吃早餐,遭遇早餐店老板的“拒絕”,郁悶之下,給張華英打電話傾訴。張華英得知,專門去了早餐店一趟,跟老板解釋防艾知識。
傾訴和求助者不止阿玉。“消除歧視,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睆埲A英心里明白。
2010年的一個晚上,已經11點多了,張華英的手機鈴聲響起?!皬埧崎L,我很難過?!彪娫捓?,傳來患者小雨的聲音。小雨傾訴說,他的親姐姐帶小孩回娘家看望外公外婆,他看到小孩,覺得很可愛,想摸一下小孩,卻被姐姐斥責,不讓他摸。
暗夜里,張華英傾聽著,眼睛濕潤了。
來電話的,還有無助的母親。2014年6月,王女士打通了張華英的電話:“我兒子吸毒跟我要錢,我沒錢,他就說要劃破他的手把艾滋病傳染給我。他就只聽你的,你幫幫我?!睆埲A英曾經給王女士的兒子付過打車費,還給他辦了低保。他信任張華英。
張華英說,聽到這樣求助的時候,她常想要是自己是觀音菩薩多好,寶瓶里的水一揮,就能幫人。然而,她究竟不是神。她馬上和單位申請了車,沒顧及可能存在的危險,便搭上求助的王女士,一同前往下鄉(xiāng)找王女士的兒子。
果然,王女士的兒子信任張華英。那天,張華英和他聊了很久。他點了頭,答應戒毒。
承擔
男同事都不愿意那就我來吧
5月6日上午,張華英的手機響了幾次,都是患者打來的。
患者盧女士打來了電話:“我上個月的低保還沒發(fā)下來?!北R女士的低保是張華英幫她申請的。幾年前,張華英專門到艾滋病患者的家里進行走訪調查,發(fā)現他們中很多人家庭貧困,生活艱難,便給相關部門去函,希望對這些特殊病人進行幫扶。
光坡鎮(zhèn)的女患者阿河來電話,問:“吃藥后覺得不舒服,可不可以先不吃藥?”
“藥要繼續(xù)吃,不能停?!睆埲A英耐心地解釋,很多患者吃抗病毒藥有不良反應,但不能因此停藥,如果出現嘔吐,可以先嘗試打點滴止吐、補充能量。
身邊有人建議過張華英:不要把電話給他們。但張華英卻沒有理會。她目前服務的50多位艾滋病患者,手機里大多存有她的號碼。不但是患者,患者家屬也存著她的號碼。
張華英的選擇,時常讓人難以理解。
陵水疾控中心從2004年開始做艾滋病防治工作,2010年成立專門的艾防科。中心副主任符明雄記得,由于這項工作特殊,當時首先考慮的是男性,但叫了幾個人,都不愿意做,其中一個人一開始答應了,但一個星期后又反悔了,說“這個工作我承受不了”。沒想到,張華英居然把這個重擔承擔了下來。
張華英并沒有想太多,她心里回蕩著的只是幾個字:他們需要我們。回到家,張華英的選擇便遭遇了同在醫(yī)療系統工作的丈夫陳維澤的不解:“這么難,這么危險的工作,為什么不讓男同事去做?”
張華英給丈夫在??诘呐笥汛螂娫?,讓他幫忙一起做工作,才說服了丈夫。
勇敢
面對威脅不退縮最終化敵為友
丈夫和親友擔心的事很快便發(fā)生了。
2010年4月,縣疾控中心分兩組對艾滋病患者做抽血檢查,張華英帶隊到戒毒所,另一個組在疾控中心的咨詢室做。張華英提前做完,回到疾控中心,卻感受到不同尋常的氣氛。另一組成員見她回來,說了一句“領導來了”,便迅速撤出了咨詢室。
張華英正感到奇怪,便看到了咨詢室里的5個年輕人。
其中一名年輕人說:“沒事,剛剛嚇一下你的同事,說要拿針頭扎他們。”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面對著他們的張華英心弦繃緊。但張華英強迫自己鎮(zhèn)定下來?!坝惺裁床豁樞牡氖虑閱??”她沒有批評這些年輕人,而是坐了下來,傾聽他們的心聲。
交流之中,局面漸漸平息下來,一名年輕人道出內心的想法:“如果有人歧視我們,我就拿針筒去扎人。”張華英心弦又緊繃了一下,但她的臉上仍是笑,她給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她說喜歡和他們交朋友。
血順利抽了。幾名年輕人喜歡上了張華英,臨別,還用手機和張華英拍了一張合照。
但是,張華英心里的那塊石頭,卻沒有放下,“要消除這群年輕人內心對社會的不滿,不要讓他們產生報復社會的心理。”幾天后,張英華便發(fā)出了邀請:她要請這些年輕人吃早餐。
人多了不好聊,每次,她請兩三個人,和他們約在路邊的大排檔吃早餐,前前后后,吃了七八次。幾次之后,張華英就成為了不歧視他們的姐姐,成為了他們心里的“女神”。有幾個年輕人在無助的時候,還跟張華英借過錢。
有時,張華英在街上偶遇他們。一句“張姐”或“張科長”,張華英清楚地從他們的問候聲中聽到了溫暖的感覺,聽到了真摯的情感。
危險“炸彈”,就這樣無聲無息被張華英拆解了。
愿望
“防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張華英知道自己來時的路和要走的路。
1992年大學畢業(yè)后,張華英便來到了陵水疾控中心。起初,她做計劃免疫,背著一箱子的糖丸,一個村一個村地走訪。有時候,張華英一走便是幾天,走到兩腳酸痛。但每次,她都要親眼看著孩子把糖丸吞下,才放心離開到下一家去。
在一個叫什巴村的村子,見到一名家長擔心糖丸有副作用,張華英拿出一顆糖丸,仰頭便吞了下去。對方看著張華英,放了心,讓孩子吃糖丸。
2000年,陵水成功把小兒麻痹癥消除?!半m然我們預防的效果不像醫(yī)生治病那樣一下子可以見效,但慢慢顯現出來,你還是能感受到它的深遠意義?!睆埲A英說,她的愿望,便是像消滅小兒麻痹癥一樣,遏制艾滋病的傳播和蔓延。
在張華英和她的同事的努力下,陵水2010年和2011年在海南省艾滋病防治綜合考核中獲得全省第三名和第二名,2014年和2015年則連續(xù)獲得第一名。與此同時,張華英個人也先后獲得全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
盡管獲得了這些成績。但張華英仍沒有因此而得意?!翱吹胶芏嗖∪穗x世了,但又看到有新的病人出現,感覺要走的路還很遙遠?!睆埲A英說,每每想到,她便覺得肩上任務沉重。為此,她四處宣傳,到學校講課,到娛樂場所“掃盲”……
把張華英當“女神”和榜樣的,還有張華英的兒子陳孝孟。2013年,陳孝孟填報志愿的時候,報了疾病預防方面的專業(yè)。陳孝孟希望像母親一樣,為這項事業(yè)而奮斗。(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
相關鏈接:
避孕套新用途:美國城市展出羞羞禮服呼吁大家注意"安全"防艾滋?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