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的第一個汛期正在到來,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重大。在紀念“世界地球日”之際,就“十三五”地災形勢,今年汛期地災防治等工作,國土資源部地質環(huán)境司司長關鳳峻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基礎逐步夯實 群測群防體系基本建立
記者:目前地災防治工作總體基礎如何?
關鳳峻:2015年,全國發(fā)生地質災害8224起,造成287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24.9億元,比2014年分別減少25%、28%和54%。成功避讓452起地質災害,避免人員傷亡2萬多人,避免經濟損失5億元。四川省全年死亡失蹤3人,甘肅省全年地質災害零死亡,兩省均創(chuàng)有歷史記錄以來最低值。特別是三峽庫區(qū),連續(xù)13年未因地質災害導致人員死亡。汶川、玉樹、蘆山、漳縣、岷縣等地震災區(qū),繼2014年后再次實現地質災害“零死亡”。
總體來看,“十二五”以來,特別是《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發(fā)布以來,貫穿防災全過程的綜合防災體系正在形成,防災效果明顯。完成1080個縣(市、區(qū))的地質災害1:5萬詳查調查工作和15833處隱患點的勘查工作?;静榍迦珖刭|災害隱患點的分布情況。目前全國共有28852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針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各地建立健全群測群防體系。
吸取經驗教訓 迎戰(zhàn)“十三五”
記者:對將來一個時期的地災防治,總體看形勢和任務如何?
關鳳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一方面,“十三五”期間,將陸續(xù)上馬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加快推進城鎮(zhèn)化建設,人類工程活動不斷加劇,疊加強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地質災害防治面臨更大挑戰(zhàn)。另一方面,地質災害與其他自然災害以及安全生產事故的交叉和認定也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
我國地質條件復雜,構造活動頻繁,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面廣。隱患點數量動態(tài)變化,雖然通過綜合治理核銷了很多,但隨著情況變化和調查排查深入,未來仍會增加。全國28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1800萬人和4858億元財產的安全。眾多威脅集鎮(zhèn)、學校、醫(yī)院、村莊等人員密集區(qū)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亟待采取搬遷避讓或工程治理措施;部分礦山企業(yè)、施工單位還存在宿舍工棚選址不當、臨災避讓意識不強、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等問題,導致礦山和在建工程等區(qū)域地質災害時有發(fā)生。
2016:一季度警號
記者: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如何?
關鳳峻:2014年以來的厄爾尼諾事件已成為歷時最長、強度接近于1997-1998年的又一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受此影響,今年我國氣象年景總體偏差,降水偏多,南北方汛期發(fā)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截至目前的地質災害災情統(tǒng)計,也印證了這種判斷。與2015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地質災害發(fā)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1.3倍、2倍和1.7倍。對此絕不能掉以輕心。一是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動態(tài)監(jiān)控威脅人員財產安全隱患點變化情況。二是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及時掌握雨情、水情、震情,及時發(fā)布預警預報信息,及時派出專家指導和駐守。三是全面開展督促檢查,推動相關管理部門和防治主體落實防災責任和防治措施,督促建設、開發(fā)主體嚴防不合理工程活動引發(fā)災害及導致人員傷亡。四是在工程建設中嚴格落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嚴密防范人為活動引發(fā)地質災害。
今年要以汛期為重點時段,以三峽庫區(qū)、西南山區(qū)、地震災區(qū)為重點地區(qū),特別是在建水利、水電、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工程和旅游風景區(qū)等人員密集區(qū),認真汲取近年來類似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教訓,切實避免地質災害導致群死群傷事件發(fā)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