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至16日,國務院國資委在北京召開中央企業(yè)、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較晚的召開日期,輔以2015年國企改革關鍵年的背景,加深了外界對本次會議的期待。
實際上,自2003年國資委成立以來,每年的年底或第二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都會召開中央企業(yè)、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總結當年的經驗,部署來年的工作。其中最為外界關注的是,會議將公布第二年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這些內容足以奠定未來一年國資改革的基調。
熱詞: 股份制改革、規(guī)范董事會、推進重組整合
軌跡:從完善監(jiān)管體制轉向產權管理
2003年國資委成立時,配套的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體制尚未健全。為此,國資委提出,從2004年開始,用3年時間建立起國有資產監(jiān)管體制框架。
在2003年年底召開的會議上,國資委表示,將從完善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法律法規(guī)、完善中央企業(yè)經營業(yè)績考核體系、推進企業(yè)負責人分配制度改革、抓緊研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國有資產授權經營制度等幾個方面,力爭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上有新的突破。
2004年,國資委開始對央企實行經營業(yè)績考核制度,隨后還將年度經營業(yè)績考核與任期經營業(yè)績考核相結合,完善了對企業(yè)負責人經營業(yè)績的考核。與此同時,國資委還著手推進央企公司制改革,逐步擴大國有獨資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的試點范圍。
對此,中國企業(yè)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國資監(jiān)管體制框架的3年確立很有意義,這標志著國資委的新體制基本形成。但這一階段,國企的內部機制并沒有明顯的變革?!斑@個體制沒有走向市場化,現代企業(yè)制度、內部管理機制都改不動,以董事會為核心的現代公司治理也沒有形成?!?/p>
2007年年初和年底的兩次會議,此前已被多次強調的央企重組調整和股份制改革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值得關注的是,5年間,與改革進程同步,央企經營業(yè)績持續(xù)保持高增長。2002年到2007年實現利潤從2405億元增長到9968.5億元,年均增長1500億元。中國青年報記者發(fā)現,2003年至2007年期間,除2006年利潤增幅為18.2%外,其余各年央企實現利潤增幅均超過了20%。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戚聿東認為,這一時期央企利潤大幅增長,是因為2003年國資委成立后正趕上中國經濟的上升期。此外,國資委抓基本結構調整、公司結構的完善,包括董事會制度的建立,對國有企業(yè)的經濟增長、效益提升是有助力的。
熱詞: 轉型升級、降本增效、風險管控
軌跡: 從應對危機轉向力保增長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突如其來,打亂了央企改革的步伐。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曾指出,2008年央企實現利潤6652.9億元,較2007年的9968.5億元大跌三成多。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在2008年年底召開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將2009年的工作著力點定為“調整優(yōu)化上水平”。除了股份制改革、建立規(guī)范董事會、推進重組整合等歷年央企改革的重頭戲外,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會議還特別強調加強央企的風險管控考核,建立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和應急預警機制。此外,央企的自主創(chuàng)新和節(jié)能減排也被提上日程。
其后,國資委延續(xù)上一年的工作思路,將2010年工作中心任務定為“做強主業(yè)增實力”。這兩年間國資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國資委發(fā)布的《中央企業(yè)總體運行情況》顯示,2009年央企實現利潤總額增幅為17.1%,2010年央企實現凈利潤增幅為42.8%。
針對這兩年央企利潤的“暴增”,戚聿東認為,剔除正常增長之外的額外增長,大致可以歸結為“4萬億”(民間對2008年中央政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簡稱)的作用,“4萬億”主要投向了國企,兼并重組也導致了央企利潤率的提高?!氨热?,電信業(yè)6家合成3家,集中度提高了,利潤量肯定提高了?!?/p>
李錦分析認為,除中央投入的“4萬億”外,從2008年11月開始,基本上每月都會有1萬億元左右的銀行信貸投向市場,最多時達到1.5萬億元?!斑@些信貸像洪水一樣流入‘鐵公基’,大量資金變成呆賬壞賬、變成過剩的鋼筋水泥。這種凱恩斯主義的做法,短時間內刺激了經濟,但使國企失去了調整結構的機會?!?/p>
按照“十二五”規(guī)劃要求,國資委明確了央企改革的“一五三”總體思路——即實現做強做優(yōu)中央企業(y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yè)的核心目標,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chuàng)新、國際化經營、人才強企、和諧發(fā)展“五大戰(zhàn)略”,提供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完善國資監(jiān)管體制、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三大保障”。
“保增長”的表述成為這一時期被確定為國資委要著力抓好的重中之重。從2010年底的“鞏固和擴大生產經營平穩(wěn)向好態(tài)勢”,到2011年底的“保持生產經營平穩(wěn)較快增長”,再到2012年年底的“確保生產經營穩(wěn)定增長”,國資委對于央企經營業(yè)績的要求被反復提及。
這一變化在數據上被清晰地顯示出來,2011年央企實現凈利潤增幅為6.4%,2012年央企實現利潤總額增幅為2.7%。
國資委的要求隨之作出相應調整。在2011年底的會議上,轉型升級、降本增效、風險管控被確定為工作重點。在2012年底的會議上,“抓好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增強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主基調。
熱詞:國資委自身改革、“雙創(chuàng)”、處置僵尸企業(yè)
軌跡:從“關鍵之年”進入“陣痛之年”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因此,在2013年年底的中央企業(yè)、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提出,要從積極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現代企業(yè)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這三個事關國資國企改革全局的重大問題上下功夫。
2014年,中國步入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相應地,在2014年年底的會議上,國資委提出2015年國企改革發(fā)展工作的總要求——堅持以提高經濟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注重強管理降成本保增長。
數據顯示,2014年央企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4.2%。因此,“全力以赴保增長”依然是2015年度國資委的核心工作。
2015年,對國企改革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年。9月13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亮相,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出臺,標志著新一輪國企改革全面啟動。
與此同時,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央企再次遭遇經營業(yè)績惡化的局面。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央企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0.4%。
對此,戚聿東分析道,2015年央企利潤的下跌,已經有供給側改革因素的影響了?!斑^去是需求拉動型,靠投資促進總需求?,F在不再刺激經濟,從需求側管理變成供給側管理?!逼蓓矕|說。
與此相應,在2016年年初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上,“主動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和“推進結構性改革”、“深入開展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等成為重點內容。其中,推進國資委自身改革、處置“僵尸企業(yè)”和推動國企兼并重組尤其為外界所關注。
此次會議上,國資委首次明確提出“自身變革”的表述。國資委主任張毅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正在研究制定內部組織機構設置和職能調整的方案。
李錦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國資委自身變革可能涉及四個方面。“定職能,國資委的職能是管資本而不是管經營;定邊界,明確自己的履職邊界,不能越位;定權力,明確自己的權力有多大,該管什么;定編制,從與政府機關類似的機構設置,轉變?yōu)橐罁毮苤贫C構設置?!?/p>
此外,會議還提出了“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主體任務,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項工作”,標明了處置“僵尸企業(yè)”時間表,明確了國企重組的三大類型——推動同業(yè)或產業(yè)鏈上下游中央企業(yè)在集團層面的重組整合,推動以龍頭企業(yè)為依托開展行業(yè)板塊專業(yè)化重組。
在李錦看來,這些措施都是以產業(yè)結構調整為主的供給側改革的具體體現,隨著各項改革的縱深推進和落地實施,足以表明國企改革與發(fā)展從“關鍵之年”進入到“陣痛之年”。
?
?
?
相關鏈接:
盤點歷年央企負責人工作會議熱詞:股份制等上榜?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