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曹馬志
最近,市民張秀蘭特別煩心,起因是上高一的兒子李明(化名)“不聽話”,好像很難溝通;而李明卻覺得,母親根本不理解自己。就這樣,母子倆的隔閡越來越深。
在心理學專家看來,李明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了問題,而且像他這樣的青少年并不是個例。是什么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對癥下藥讓孩子的心靈充滿陽光,不僅關系到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而且有利于推動“雙創(chuàng)”背景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步伐。
心理不健康衍生問題多
“未成年人遇到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親子關系失衡、學習壓力過大、同學關系不協(xié)調等?!焙?谑形闯赡耆诵睦斫】递o導站專職心理咨詢師錢夢露說。
“尤其家庭問題,對孩子影響特別大?!卞X夢露舉了一個接觸過的典型案例:六年級的趙敏(化名)在父母離婚后,跟著母親生活。不完整的家庭,讓她逐步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在學校,沉迷于恐怖魔幻小說,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成績受到很大影響。
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海南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秘書長書慈看來,未成年人遇到的心理問題,可概括為三類: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行為問題。
關于情緒問題,書慈解釋說,孩子基本從六歲開始上學,這時和家庭處于一定的分離狀態(tài),但很少有家長主動教導孩子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同時社會過度關注成績,不重視甚至忽視孩子內在的心理健康,導致很多孩子都存在焦慮、恐懼和抑郁情緒。此外,孩子從上學開始就面臨著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同伴關系。特別是獨生子女,當一下子從家庭人際的中心走到學校人際的邊緣,會面臨巨大的心理落差。
書慈認為,未成年人可能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延伸出許多行為問題。比如,不少孩子會在這個階段出現(xiàn)小偷小摸,甚至傷害他人。這些行為其實是內心健康失衡的一種反應。很多孩子試圖通過行為尋找存在感。“每種不良行為的背后,總有一個不被關注的心靈?!睍日f。
心理健康問題從何而來
原本“白紙一張”的孩子,緣何會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多位受訪心理專家和教育人士表示,不僅有個體原因,還和家庭、學校、社會密不可分。
“孩子就像復印機,會對父母身上的問題產生如同鏡子般的折射。”秀英區(qū)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專業(yè)心理咨詢師伍林莉說,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追根溯源,很多時候都和父母的問題密不可分。
伍林莉認為,未成年人其實是很敏感的,能清晰地感知到父母情緒的變化。比如,父母帶著工作上積累的“壞情緒”回家,孩子很快能感受到,如果此時父母吵架或把氣撒到孩子身上,潛移默化下會把孩子逐步推向心理不健康的泥潭。
書慈提供的一份《六年級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不和睦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比和睦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嚴重,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遠比完整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多。
??谑械谑W心理輔導老師周燕姬認為,除了家庭因素外,學校老師也可能是導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例如,老師的職業(yè)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
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三亞西姆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師咸卿看來,社會上不良信息也會誘導未成年人滑向心理健康問題的深淵,尤其是現(xiàn)在迷戀網吧的未成年人,長期浸潤在網上的色情、暴力等信息環(huán)境中,更容易染上各種心理問題。
孩子心理需要多方呵護
“可以通過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教育。”書慈說,很多家長根本不懂如何去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孩子內心發(fā)展的特點及規(guī)律,僅僅憑著本能去教育孩子,這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
他認為,有關部門可以組織成立家長學校,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從源頭上去提升家長的素質,從而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另外,從學校的角度來說,當前有些學校過度關注學生成績,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和家長面臨巨大的壓力,同時無法發(fā)展這個階段孩子所應有的處理同伴關系的能力、解決情緒的能力。所以學校不應“唯分數(shù)論”,應培養(yǎng)孩子全面發(fā)展。
在育兒資深人士王翔看來,家長也應學習科學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父母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權,使孩子保持自己的見解,堅持人格平等;換位思考,把孩子當做親密的朋友,平等相待;培養(yǎng)孩子愛好學習、享受生活、追求快樂的意識。
師咸卿建議,對于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父母應陪同做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服務,尋求系統(tǒng)科學的心理干預。此外,孩子長期的心理健康,必須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全面守護,缺一不可。
??? (??诰W11月16日訊)
?
?
相關鏈接:
拍拍看—我是好孩子(編號:6033)
??谝挥變簣@做防拐實驗 半小時“拐”走54名孩子
海口表彰首批“最佳團日、隊日” 助力孩子快樂成長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