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習主席訪英】
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jié),中國外交更是好戲連臺。習近平主席10月下旬對英國的國事訪問將拉開中國外交“歐洲季”的序幕。這是中國國家主席10年來首次訪英,將開啟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今年晚些時候,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也將在華舉行。不僅如此,克羅地亞總統(tǒng)等歐洲國家領導人也接踵訪華,中歐間的外交議程日益豐富。有人說,中國外交正再次悄然掀起一股“歐洲熱”。10月16日,在英國倫敦皇家騎兵衛(wèi)隊檢閱場,正門外已掛出大幅中英兩國國旗,往來游人與身穿傳統(tǒng)制服的衛(wèi)隊哨兵合影留念。20日,為前來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主席舉行的歡迎儀式將在這里進行?,F(xiàn)場將鳴放21響禮炮,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其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將陪同習近平主席檢閱英國皇家儀仗隊。隨后,女王夫婦將陪同習近平主席夫婦從這里乘坐皇家馬車前往白金漢宮,并共進午宴。光明日報駐倫敦記者戴軍攝
“歐洲熱”并非一時興起或心血來潮,發(fā)展與歐洲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外交的重點之一。今年是中歐建交40周年。自1975年中國同歐盟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經過40年耕耘,中歐關系這棵大樹已是枝繁葉茂。當前中歐之間建立了互利共贏的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形成了以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機制為戰(zhàn)略引領,以高級別戰(zhàn)略對話、經貿高層對話、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為主要支柱,以70多個不同領域交流磋商機制為基本平臺的全方位、多層次對話格局。
中歐關系發(fā)展帶來豐碩的合作成果。近10多年來,歐盟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和進口來源地,中國則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同時也是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2014年中歐貿易額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近10%,是建交時的250倍。截至去年底,在歐盟的中國留學人員超過28萬人,在華留學的歐盟學生學者超過4.5萬人。中國在歐盟設立了122所孔子學院,歐盟24種官方語言已經全部走進中國高校?,F(xiàn)在平均每天約有1.6萬人、70多個航班穿梭于中歐兩地之間。
2014年春天,習近平主席對歐盟總部進行了首次訪問,雙方就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達成重要共識,進一步豐富了中歐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內涵,為雙方關系今后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當前,中歐正在四大伙伴關系指引下,認真執(zhí)行《中歐合作2020戰(zhàn)略規(guī)劃》,緊鑼密鼓推進投資協(xié)定談判,推動雙方合作“再升級”。2015年初,英國等歐洲國家加入亞投行的熱情帶動了世界范圍內的加入熱潮。中國積極實踐“一帶一路”倡議,歐盟也推出了“容克投資計劃”以及泛歐交通網(wǎng)絡等發(fā)展規(guī)劃,雙方如能將各自發(fā)展戰(zhàn)略切實有效對接,將實現(xiàn)“1+1>2”的效果。
由于歷史文化傳統(tǒng)、政治制度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不同,中歐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甚至分歧。但經過多年發(fā)展,雙方形成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維護好中歐關系大局的共識,基本找到了通過對話協(xié)商妥善處理分歧的有效途徑。此外,雙方還通過對話磋商處理經貿摩擦,妥善解決了光伏、無線通信設備等貿易糾紛,為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和自由貿易樹立了榜樣。中歐40年來的友好交往與合作充分證明,“文明沖突”并非必然,不同民族之間完全有可能實現(xiàn)和而不同、互利互惠、互鑒互榮。
中國和歐洲地處亞歐大陸兩端,被稱為“遙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十載斗轉星移,中歐關系已經成長為當今世界最重要、最穩(wěn)定、最富建設性、最具影響力的伙伴關系之一。實現(xiàn)國富民強的中國夢與推進一體化、保持繁榮和平的歐洲夢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的。當前中國外交的“歐洲季”只是中歐關系這出大戲的精彩序幕,更多值得期待的好戲還在后頭。中歐之間應繼續(xù)深化政治互信,聚焦務實合作,對接發(fā)展戰(zhàn)略,提升雙方在經貿、投資、金融、互聯(lián)互通、信息通信、科技創(chuàng)新、便利人員往來等廣泛領域的合作水平,在氣候變化、2015后發(fā)展議程等重大國際事務上密切溝通協(xié)調,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新貢獻。我們堅信中歐關系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
?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在中歐工商峰會發(fā)表演講時強調 攜手開創(chuàng)中歐關系新局面
德國漢堡商會總干事長:中德全方位合作助推中歐關系發(fā)展
習近平:推動中歐關系更高水平發(fā)展
中歐關系的開拓者和領跑者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