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內外市場對我國貨幣政策將進行“量化寬松”(QE)的預期居高不下。
所謂QE,是一種央行直接從金融市場購入長期債券,從而壓低長期利率、刺激經濟增長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操作。這是貨幣政策將短期利率降到零之后,進一步加大寬松度的方式。次貸危機之后,全球經濟都陷入總需求不足導致的經濟增長低迷格局。在此背景下,美、歐、日這幾大央行先后進行了數輪QE,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他們經濟復蘇的步伐。
近期國內經濟增長走低以及地方債發(fā)行遇冷,是市場預期我國會進行QE的主要原因。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下滑至7.0%,再次創(chuàng)出次貸危機之后的新低。另一方面,今年3月財政部批出了1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發(fā)行額度,用以置換到期的高息地方債務。但這一地方政府債券因為收益率不高,發(fā)行時遭遇市場冷遇。這讓市場猜測央行最終會成為這些新發(fā)地方債券的接盤手。如果此事成真,那么將與發(fā)達國家央行所做的QE十分類似。
然而,中國是否已經到了非做QE不可,必須要靠貨幣政策大量放水來救經濟的時候了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第一,中國經濟增長的下滑仍然處在可控范圍之內。不錯,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確實再度明顯下滑。但增速還未跌破今年政府設定的增長目標。另一方面,在經濟減速之時,基建投資的增速已經明顯加快,地產銷售也在政策放松之后明顯復蘇。這兩大引擎已經開始對經濟增長形成支撐。根據最新數據研判,經濟增長的形勢在今年二季度會有所改善。
第二,我國貨幣政策在常規(guī)操作領域都還有很大放松空間,完全沒有必要采用QE這樣非常規(guī)的寬松工具。發(fā)達國家之所以要進行QE,是因為他們常規(guī)的貨幣政策放松空間已經用完。美歐日早已進入“零利率”時期,短期利率降無可降。這才不得已讓央行直接購買長期債券,干預長期利率。而我國銀行間市場7天回購利率還在2%以上,大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還在18.5%的高位。這都意味著有很大的放松空間。在這些常規(guī)放松空間沒有用足之前,QE很無必要。至于地方政府債券的發(fā)行,也未必一定要QE保駕護航。
第三,我國政府托底經濟增長的抓手很多,有比QE更加合適的穩(wěn)增長工具。發(fā)達經濟體之所以持續(xù)進行QE,是因為他們經濟中缺乏支出意愿,因而只能通過貨幣政策放水“淹沒”金融市場的方式,將資金擠入實體經濟來創(chuàng)造需求。而我國國內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投資空間仍然不小,消費升級的進程也遠未到頭。只要我國有針對性地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經濟的活力就能煥發(fā)出來,因而完全沒有必要借助QE這種更加迂回且副作用更大的工具。
就在4月底,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有中國版的QE,這基本上可以算作官方的明確表態(tài)。而反觀過去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寬松演進,也是以對沖為主:通脹走低之時,通過降息來避免真實利率過快上升;資本流出之時,通過降準來補充基礎貨幣。整體來看,貨幣政策態(tài)勢仍然以“中性”為主。因此,我國非但不需要QE,真正實施QE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
?
?
?
?
?
?
相關鏈接:
美國數據疲軟加息預期降溫 或將加入“貨幣戰(zhàn)”?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