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一些大學的負責人把本校在排行榜中的位置看得很重,甚至荒唐地不惜動用學校寶貴的辦學經費進行公關,以求得到個好看的名次。
“失衡的大學評價干擾了高校教學質量保障。”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近日舉行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國際論壇”上,南京大學校長陳駿院士公開批評了一些全球大學排名體系。他說,一所大學的根本使命是培養(yǎng)人才,可這些全球大學的排名指標有可能令一些高校對人才培養(yǎng)重視不夠。因此,對于一所沉下心來、認認真真按照大學規(guī)律辦學的高校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需要引起政府、社會與公眾的深思。
現在的大學排行榜很多,以至于給人一種泛濫成災的感覺。不消說英國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和“夸夸雷利·西蒙茲世界大學排行榜”等幾家國際著名的大學排行榜,僅就我們國內來說,就有網大版、武書連版、中國校友會網版、山東省高等教育評估所版、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等。這些大學排行榜依據自定的指標體系給大學打分,在對各項指標進行權重處理后,得出一個綜合分數,最終排出名次的先后。
然而,這些排行榜的指標體系、各項權重、數據來源和權威性,從開始就一直受到國內外高等教育內行的質疑。美國“常青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經濟學與教育學助理教授朱迪思·斯科特就直言:“給大學的價值進行排名聽上去很不錯,但實際操作起來會非常、非常困難?!泵绹~約時報網站去年10月30日的報道也提到,《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的學術排名長期受到美國大學校長們的嘲笑。今年5月27日,87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王德滋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的采訪中炮轟“大學排行榜”,稱其有嚴重誤導。
在我國,一些大學的負責人把本校在排行榜中的位置看得很重,甚至荒唐地不惜動用學校寶貴的辦學經費進行公關,以求得到個好看的名次。這進一步降低了大學排行榜的權威性。與此同時,許多媒體也熱衷于炒作所謂的權威大學排行榜,甫一放榜,就趕緊在自己的微信、微博、網站、手機客戶端、印刷版上以加粗大字號推出,給不知內情的公眾造成了心理定勢。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亟須改變,需要高等教育的內行人士積極發(fā)聲,為媒體和公眾指出大學排行榜的問題所在。
對于大學尤其是國家重點大學來說,忘記形形色色的大學排行榜,按照教育規(guī)律安心辦學才是本位、才是正道。誠如南京大學校長陳駿院士所說,如果大學被排行榜牽著鼻子走,就會陷入“重數量、輕質量,重科研、輕教學,重短期效益、輕長期發(fā)展”之中。因此,對于一所矢志于高遠的大學來說,必須學會不被各種各樣的排行榜分心、干擾。對政府來說,則應該參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態(tài)度,正是他去年提醒新加坡大學,不應為追求名次而忽略所肩負的教育重責。
安心辦學,理性看待大學排行榜,別讓我們的大學為了虛名迷失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