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氣象局印發(fā)了《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里說,2015年,全國各氣象部門將形成人工影響天氣改善空氣質量作業(yè)能力,在重污染天氣條件下,能夠采取如人工催雨等措施以消減霧霾。(11月21日《中國證券報》)
眾所周知,近幾年來,我國多地頻現嚴重的霧霾天氣,不僅影響了交通安全,更為嚴重的是影響人民生命健康。正如專家所說:因為霧霾粒子非常小,不僅會進入呼吸系統(tǒng),還會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必然會對我們的血管系統(tǒng)及其他與此相關的,比如神經系統(tǒng)產生影響,致使患疾病概率增加。
也正是因為霧霾導致空氣污染加劇,造成的危害不斷攀升而引發(fā)社會及輿論的廣泛關注,于是,一些地方政府深感壓力大,紛紛通過控制汽車數量或者汽車限行,工廠增加排氣處理裝置等減少霧霾產生。還有一些地方甚至采取了可行的氣象干預措施,如人工催雨等措施以消減霧霾,達到改善空氣質量的目的。
政府通過人工增雨除霧霾對老百姓來說固然是一個好消息,但要知道: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霧霾的根本原因,其中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燒、機動車尾氣排放、工業(yè)污染等。而這些靠人工增雨來消除只能是治標不治本。正如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教授趙傳峰所說:人工增雨只能在小范圍做,而且成本高昂,難以作為常規(guī)手段。何況:想要實施人工增雨,必須得有一定的云系才行,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出現霧霾天氣的時候,一般都是晴朗天氣,這樣萬里無云的天空,任憑你發(fā)多少火箭彈也很難打下雨來。另據中國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做不到人工刮風,通過人工增雨來消減霧霾還處于試驗階段。這意味著:人工增雨消減霧霾,只是一個輔助手段。
相反,由于霧霾產生的原因很多,尤其是和水、垃圾污染不同,大氣沒有邊界、不斷流動,因而治理起來也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切勿好大喜功,必須實行聯防聯控。正如專家所指出的:大氣污染不是一個城市的政策和實力可以解決的,是全球、區(qū)域性的問題。必須統(tǒng)一協(xié)調步伐,不能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做出有損整個區(qū)域的事情。
因此,當務之急,除了應急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常態(tài)化整治,這才是治本之策。比如從轉變地方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從粗放式到集約化,比如從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上提升,比如倡導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fā)展策略。另外,還應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群眾投訴、媒體曝光、暗訪檢查發(fā)現的問題及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嚴格追究直接責任人及負責人責任。唯有如此,霧霾才能漸漸遠離我們,重回藍天。否則,僅僅靠人工增雨、汽車限行等應急措施是遠遠不夠的。正如網友留言所說:大氣環(huán)境的治理還需把重點放在源頭!如果沒有合適的云彩,再好用的催化劑也打不出明媚的藍天!
文/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