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春運大幕即將開啟,但每年的春運難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根據發(fā)改委印發(fā)《關于認真做好2013年春運工作的通知》,2013年春運從1月26日開始至3月6日結束,共計40天。春運期間,預計全國旅客發(fā)送量達34.07億人次,比上年春運實際完成量增長8.6%。
鐵道部何時能兌現“解決一票難求”的空頭支票?多位專家認為,鐵路人均旅程數少、城鎮(zhèn)化水平低都是造成春運難的原因,春運難問題短期內難以得到解決。
運力增長不及客流增長
“為什么會出現一票難求等春運現象?主要是中國的鐵路運力嚴重不足?!闭劦酱哼\,鐵道部領導人曾如此描述,“春運年年如此,主要是鐵路運輸能力與市場需求缺口巨大?!?/p>
鐵路年年修,車次年年增,即便如此,每年春運依然一票難求。在春運旅客人數年年刷新的背后,實際是鐵路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發(fā)展?!兜谝回斀浫請蟆酚浾卟殚嗁Y料發(fā)現,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GDP年均增長9.6%,鐵路年均增長僅1.4%。
鐵路年均增長在低位徘徊,旅客人次卻在暴增。鐵道部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全國春運共運輸旅客16.6億人次,2005年突破19億人次,2010年突破22億人次。我國春運旅客運輸量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今年預計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高。
客流龐大,但鐵路人均旅程數卻少得可憐。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向本報介紹,中國鐵路總體發(fā)展比較滯后,路網密度相對較低,我國13億人口,人均鐵路擁有量僅5.7厘米,在世界上排名100名之后,其長度相當于一根香煙。此外,主要干線又長期處于飽和狀態(tài),京滬、京廣、哈大、京沈和隴海五大干線的運輸密度已接近1億噸/公里。在實際運營中,客貨混跑、技術標準低,客貨矛盾尖銳等因素都加劇了春運現象的產生。
城鎮(zhèn)化程度低為深層原因
即使人均占有量低,隨著鐵路運營里程的不斷增多,為何春運難會愈演愈烈?
鐵道部運輸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春運旅客成分中,主要有民工流、學生流、探親流、旅游流,其中,民工流一般占春運客流的30%~40%,比例最高的地方達到80%。例如地處九省通衢的武漢市,春運期間其民工運量常年占總運量的65%以上。
“春運難題表面上是對交通運能的挑戰(zhàn),實質上卻折射出中國農村發(fā)展不足的問題?!敝袊嗣翊髮W區(qū)域經濟研究所城市室主任葉裕民曾公開表示。她認為,春運暴露出來數量巨大的進城外來工無法有效地融入城市社區(qū)、在城市扎根,只好在家鄉(xiāng)和工作地之間來回跋涉。解決春運難的根本出路在于加速城市化進程。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在某公開論壇上也對本報記者表示,要解決春運問題,特別是購票難、乘車難等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減少大規(guī)模的流動人口。他認為,中國經濟結構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東部沿海二三產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模吸納了大量就業(yè),由于大規(guī)模的異地就業(yè),才會出現動輒上億人的流動。
事實上,通過城市化緩解春運壓力的觀點由來已久,但至今為止不見成效。對此,蘇海南認為,城鎮(zhèn)化起碼要達到70%以上,使流動人口減少一半或一半多,才能顯著緩解春運的壓力。
此前,中改院院長遲福林曾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城鎮(zhèn)化率達到60%。若按兩位專家提供的數據推測,中國在2020年前能徹底解決春運難的可能很小。
高鐵助推運力增長
王夢恕表示,隨著高鐵網絡進一步完善,特別是進入2013年通車年后,鐵路運送旅客的能力會大大增長。在剛剛結束的2013年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盛光祖介紹,2012年全國鐵路旅客周轉量發(fā)送量完成18.93億人,同比增長4.8%。2013年全國鐵路目標是完成旅客發(fā)送量20.35億人,同比增長高達7.5%。
事實上,還未進入春運,鐵路運輸已經出現小高峰。今年1月1日,全國鐵路發(fā)送旅客567.2萬人,同比增長16.3%,比去年元旦期間高峰日增加56.8萬人。
在旅客發(fā)送量一路飄紅中,滬寧高鐵、京津城際鐵路以及剛剛開通運營的京哈、京廣高鐵等線路表現突出。數據顯示,哈大高鐵自開通以來保持安全平穩(wěn)運行,受到了沿線旅客的熱捧,開通25天累計運送旅客154.2萬人,在哈大高鐵客流的帶動下,沈陽鐵路局12月中旬旅客發(fā)送量同比增幅高達17.5%。
不過,北交大教授趙堅對本報記者說,要解決運力不足的問題,不能僅靠高鐵,要多修投入低且使用率高的普通客運線、貨運線,注重區(qū)域布局和結構調整,這樣才是解決春運難行之有效的途徑。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