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都定調了,你們還說啥意見?”
至于當年決定拆除這座大橋的背景,沒有人比時任山東省計委工業(yè)一處副處長的田大偉更清楚了。在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的背景下,全國上下掀起排查安全隱患的活動,水利、黃河河務部門認為大橋使用了77年,超出保險期27年,一旦發(fā)生洪災就可能傾覆,影響大堤兩岸安全。
“于是,山東省向國務院發(fā)出請求拆橋的報告。國務院回復同意,要求1989年6月底前拆完?!碧锎髠フf。但田大偉發(fā)現,這份文件僅僅是從防洪安全的角度考慮。
曾兆來和原濟南鐵路局基建處高工樓方均及多位專家強烈反對,覺得有必要把橋保下來。
“既要保證大橋行洪萬無一失,又要保住可使用的價值。”曾兆來計算,建新橋的話,既有的17公里線路、設備、編組場全部作廢,還涉及5000多畝土地。如果利用老橋,所有滿足行洪需要的改造工程,僅用2000多萬元,至少節(jié)省近5個億。在當時,這是一筆巨大的資金。
“按照國務院的意見拆舊建新,很多人是愿意的。因為從政府部門到各級人員,都不會承擔什么責任。至于國家為此花多少錢,那就另當別論了?!痹讈碚f,“以我們幾個技術人員所受的教育和素養(yǎng),這讓我們有一種信念和良知,促使我們有責任去反對,沒有什么畏懼的?!?/p>
國務院批復后,鐵路橋運量被核減了400萬噸,由此造成的煤炭和其他物資的運輸問題讓山東感受到壓力。相關部門立即給國務院打報告,請求緩拆大橋。
田大偉是這份報告的起草人,他說,這份報告客觀上為保留濼口黃河鐵路大橋,創(chuàng)造了三年的時間。
在向鐵路高層呼吁的同時,1991年8月,曾兆來和田大偉、樓方均等11名專家再向省政府遞交“關于保留老橋的建議書”。
當時,曾兆來正處在職務“轉正”的重要關口,有領導表態(tài):“國家都定調了,你們還說啥意見?你還想不想干了?”
“技術人員學了知識就要發(fā)揮作用,不能只看領導眼色行事。”如今,一提起20年前的保橋建議,80多歲的樓方均就激動起來。樓方均回憶,當時他想到了自己的民主黨派身份?!懊裰鼽h派有一個權利,可以直通中央。1991年7月25日,我寫信給九三學社中央,要求盡快向國務院領導轉達我們的建議?!?/p>
半個多月后,國務院辦公廳把建議批轉山東省政府處理。
曾兆來現在還保留著這份文件的復印件,上面的批示中寫道:濼口鐵路老橋拆除問題,已是國務院和省政府早已確定的事,不能因個別人的來信而改變決策。
“我是有底氣的,因為數據都是我實際測出來的,完全沒有問題”
看似已經沒有任何轉機的這份文件,到了時任山東省副省長馬世忠那里,事情又現生機。
“馬省長對此批示:這位專家談的有一定道理。如時間允許論證一下最好,比簡單答復要好一些?!?1月18日曾兆來和趙志浩會面時,他們談的正是這次拆橋事件,“趙志浩過問、同意后,省計委委托山東鐵道學會召開專家論證會?!?/p>
這是改變大橋命運的第一次論證。
“馬世忠能做出這樣的批示,我認為和出身有關系,他是當時唯一一個本科學歷、管過技術的副省長?!痹讈碇两襁€記得,他作為鐵道學會秘書長主持的1991年9月的那次論證會,規(guī)格空前高,有37位專家、近20家單位參加,“副省長馬世忠,還有山東省委特邀顧問、老省長宋一民都參加了?!?/p>
專家們得出結論:這座鐵路橋再用25年沒問題。
論證會之前,曾兆來曾把德國造和日本造的鋼梁切割一部分,做了理化性能試驗。
“對應力、曲幅極限做了試驗發(fā)現,日本造的鋼梁質量比不上德國造的,但也能完全滿足使用?!痹讈碚f,“我是有底氣的,因為關于河水的流量、沉積等數據都是我實際測出來的,完全沒有問題?!?/p>
“省政府接到論證會意見后,當時是有壓力的。因為山東省曾向國務院打報告要求拆除,這相當于顛覆了原來的意見?!碧锎髠フf。
曾兆來說,為了慎重起見,時任省長趙志浩決定集體決策,所有副省長全部簽字?!俺霾钤谕獾?,也等著回來一個不漏地簽上字,正式報到國務院?!?/p>
對于這個重大變化,國務院相當謹慎,聽取各方意見。到了10月,國家計委專門研究山東省請求保留濼口老橋的報告。
樓方均“第一次面對這種高級別領導、拔尖專家參加”的會議,他作了專題發(fā)言。
轉過年來,有關意見被時任副總理的鄒家華批示,鐵道部立項研究,專門論證鋼梁的疲勞和剩余壽命問題。
檢測還在進行時,拆橋的最后期限越來越近了。
汛期到來前,有高層領導專門帶著國務院8個部委的負責人來到濟南,研究督促拆橋防洪工作。
“當時山東省相關領導是有壓力的,如果不拆橋,一旦防洪出問題,他們是要負責任的。”拍攝過程中,于建勇拿到當年國務院的相關批示,他不由得感嘆,為了一座橋,居然驚動了那么多的部門!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