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2011-06/23/0d202eec334a4bb2a95430991b4beca3.png)
畢業(yè)季的校園,依戀與眼淚交加。除了和相伴四年的同窗、老師們深深道別,不少大學生戀人之間還面臨著一場“勞燕分飛”——今后各奔前程,愛情走到了終點。
校園BBS上,感性的學生發(fā)“失戀帖”,一抒內心惆悵;也有的學生干脆曬起戀愛賬單,理性地清算著自己的愛情成本……
Simon的父母常對他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而Simon則覺得,大學四年來,自己已粗通柴米之道:在上海,若是要去港麗茶餐廳、辛香匯、麻辣風暴這類中檔的連鎖餐館吃飯,人均花費50-100元;如要去卡拉OK,上海歌城、好樂迪這類KTV是優(yōu)選,去錢柜就要貴上一倍;在黃金時間段去電影院看一場新上線的電影,一張票價要100元……Simon和女友談了三年多戀愛,從未計算過自己花了多少錢,直到分手以后,才想到提筆算賬。這一算讓他大吃一驚:四年來,自己已在戀愛這件事上花去近7萬。
與過往相比,大學戀情早不再是遮遮掩掩的地下工作。如今,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的比例,達到60%以上。高校亦坦然面對這一情況,甚至專門開設課程解析戀愛心理。然而,對于初嘗情果的大學生而言,他們不僅享用愛情之美,同樣面對著愛情之惑,其中戀愛成本成了最現(xiàn)實的問題。
作家三毛曾說,只有落實到穿衣、吃飯等具體事情上,愛情才稱得上真正的愛情。如今的大學生戀人們,也正在從真金白銀堆出的戀愛成本中,建構并領悟著屬于自己的愛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