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中國核科學事業(yè)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杰出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社會各界前來送別。朱光亞院士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中新社發(fā)孫自法 攝??
?
北京,八寶山。草木無語,哀樂低徊。
?
中國各界2日在這里送別核科學事業(yè)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杰出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院士。
?
一大早,前來送朱老最后一程的人們就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手捧朱老遺像、胸前戴著白花,排著長長的隊伍,依次進入公墓大禮堂,緩緩走到錢老遺體前,肅立默哀、鞠躬致敬,愿朱老一路走好!
?
“朱老師講課清晰、嚴謹、邏輯性很強,工作上也是這樣?!敝袊茖W院院士、核物理學家王乃彥當年在北京大學學習技術物理時,朱光亞講授《核能譜學》課程。他說,跟朱老師學習、工作這么多年,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師話雖不多,但每句話都要經過認真思考,“他一直引導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
?
“朱老是大科學家,也是很高地位的領導人,但一點架子都沒有,在我們普通工作人員眼中就是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者?!敝袊こ淘盒侣勣k公室主任王元晶是當年中國工程院籌備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第一位工作人員,經常與擔任領導小組副組長的朱光亞院士有工作交往。她說,朱老就任中國工程院院長時,充分發(fā)揚民主作風,凡事做決策前,都要召開不同會議,廣泛征求意見?!爸炖蠈ぷ饕蔡貏e嚴謹,有時候報批的文件稿,他連標點符號都進行修改”。
?
蘇永能、朱秀榮退休前都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工作,這對夫婦“怕趕不上,一大早自己開車過來”,就是為了送這位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中國科協老主席最后一程。蘇永能說自己送別朱老還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他2000年主編出版《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朱光亞為該書題詞予以支持。
?
中核集團中原對外工程公司原總工程師薛兆群與該公司3位青年員工結伴而來為朱老送行,70多歲的薛兆群清楚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關于重水反應堆能否出口爭論異常激烈,因為朱老的有力支持,該公司得以成功出口重水反應堆,為其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同行的青年員工劉川兩年前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yè),他說,雖然沒有見過朱老,但朱老學術成就、為人品格對自己的熏陶和影響非常大,“以朱老為代表的一代杰出科學家,長年累月在祖國大西北的戈壁沙漠里隱姓埋名工作,舍棄小我、為國奉獻,這種精神最值得我們年輕一代崇敬與學習”。
?
一位自稱“北漂”的年輕人手持一枝白菊隨著隊伍緩緩向前移動,“我以前對朱光亞院士了解不多,這幾天從網絡上得知,他對中國原子彈、氫彈研制成功做出這么大的貢獻,這太了不起了、太偉大了!所以特地趕過來,向這位大科學家鞠躬送行”。
?
時近中午,送別朱老的隊伍依舊排成長龍,八寶山公墓南側復興路上,還有人正陸續(xù)趕來。
?
朱老人走了,但貢獻永載史冊、精神永存世間!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