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博士:看好未來螢火蟲生態(tài)游
說起最初的螢火蟲記憶,緣起那本當時幾乎小朋友人手一冊的《十萬個為什么》?!爱敃r我看到書上寫到螢火蟲幼蟲可以吃大蝸牛,而且?guī)字灰黄鸷热庵!备缎氯A覺得很好玩,就問爸爸螢火蟲是什么變的,爸爸逗他是牛糞變的,他很是懷疑。這疑問一擱置就是十幾年。2000年的一天夜晚,剛讀碩士的付新華在去實驗室的路上,在距離實驗室10米的路邊草叢中,發(fā)現了一條巨大的尾部閃閃發(fā)亮的黑蟲,他立刻被這條奇怪而“丑陋”的蟲子吸引了,從此一著迷就是十年。
如今,付新華每年的郊野之行多達100次,平均每個月都要去8次以上。“白天研究螢火蟲棲息地的生態(tài)特點,一般要3~4小時;夜晚一般從7點~12點,有時住在農民家中,有時住在山上的小旅館?!蔽枚Ox咬那是家常便飯,深夜野外穿行更是工作常態(tài)。
每次出門,相機、溫濕計、GPS、攝像機、圖像增強儀,是付新華必帶的裝備?!皽貪裼嬘脕頊y螢火蟲飛行閃光的溫度和濕度,因為溫度和濕度會影響其閃光交流。而圖像增強儀是和攝像機聯用的,用來拍攝記錄螢火蟲的閃光,最后用軟件來分析閃光的頻率。”
為了復興慘遭重創(chuàng)的螢火蟲家族,2007年,付新華開始進行人工飼養(yǎng)螢火蟲放生的嘗試?!拔以陔x學校不遠處的一個村子里租了一個魚塘,將在實驗室飼養(yǎng)的水棲螢火蟲放到魚塘中,希望能人為地增大一點該種螢火蟲的數量?!笨墒鞘聦嵶C明,這種做法無異于杯水車薪。從2008年開始,村子的周圍開始興建高速路,成排的路燈造成了嚴重的光污染。再釋放螢火蟲也無意義,于是付新華的嘗試只能就此停止。
“螢火蟲的復育最大的困難之處不在于技術,而是在于棲息地的保護。我沒有巨大的財力來購買一大塊土地用于保護螢火蟲,也無法阻止環(huán)境的惡化。”付新華無奈地說。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